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物教学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把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尝试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高效生物课堂。微课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微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变化,学校教育也不例外,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学校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所以学校的教育理念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生即使在学校中也不会与社会脱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展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微课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望能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理念制作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短视频。相比于传统视频教学,首先,微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学”;其次,微课的制作比传统教学视频的制作简单,不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视频制作技术;再次,微课视频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容量小,在教师和学生查找某一知识点时较为容易,也方便了生物知识技能的传播;最后,视频教学往往只能在课堂上使用,微课的使用范围较广,新课的学习、课外自学、知识复习等时都可使用。
  一、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概念是构成高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元素,是学生掌握其他生物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处于基础层,但却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高效课堂构成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是什么,还要清楚概念不是什么,明确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此外,好的概念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保障。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教学能力,以及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微课,有以下优势。
  (一) 微课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兴趣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要能产生成就感。生物作为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加之近几年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若对生物概念只会单纯的会背,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生物问题,高考成绩也不会理想,从而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核心,学会探究概念本质的方法。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概念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与概念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和学习探究概念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热情,感受生物概念学习的乐趣,收获概念学习中的成就感。如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概念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8分52秒的短视频,视频中采用了表格对比的方式呈现这两个概念,以动画的形式逐次呈现,加深了学生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认识,声情并茂的视频提高学生学习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二) 微课可提高学生概念掌握的质量
  高中生物概念都是经过科学家多次试验验证的原理,学生在学习时则不会经历这一过程,自然而然概念的掌握质量也就不会很高,即使有的概念形成过程也会在课堂上进行呈现,但多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而且演示的过程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概念掌握的质量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微课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教师可利用信息庞杂的多媒体搜寻相关的内容,然后通过概念微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也为学生思考、内化概念含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我使用了一个5分28秒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主要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讲解ATP,同时也对与此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帮助学生完成对这一知识框架的建构。
  (三) 微课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每个高中生的认知和对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全体学生的不同认知和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我们班,有的学生习惯在课前预习将要学习的概念,有的学生习惯在课改对概念进行再推敲,而还有的学生则习惯在用到概念时才会去复习,微课的使用性广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制作生物概念视频时,可把视频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下载使用,这样在学生需要时便可以随时使用。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我利用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时间逐渐把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制作成微视频,放在了学校的学习平台上,在学生有需求时让他们自主学习,慢慢的学生都知道了这一学习平台,使得我的概念教学难度降低,学生也掌握了扎实的生物概念。
  二、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社会的逐渐发展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来,对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的改革及高考制度的改革也都加强了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作为高中生物学科的基础工具,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有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不是必须的,因为高考只是考查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会做实验有时还没会背实验考得多,造成师生都忽视了对高中生物实验的教与学。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载体,有些知识只有经过学生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而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使得师生都没时间进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教师也多是带领学生对常考的实验进行理论讲解,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让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展开。微课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还能为学生的理论学习留有充裕的时间,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还能让学生上手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操作也可以利用利用微课进行,这样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即使没有动手实验,也“看到”了实验过程,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有个直观的认识。此外,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时,在制作视频时要遵循目标性、简洁性、整体性和创新性原则,让实验课堂效果得到实质提高。   如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对酵母菌的浓度进行7天的观察和记录,很浪费学生的时间,加之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很难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时间。我在进行此实验的教学时,对于酵母菌浓度的变化和显微镜的使用制作成了微课,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显微镜的正确观察方式和电子天平的使用由学生亲自操作,整个实验课堂紧凑而活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良好。
  三、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高一和高二学习的新知识,甚至在包括以前学习的生物知识,基本在高三阶段要进行三轮复习,不仅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在整个高三阶段也丝毫不敢放松,生怕落后于其他同学。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黑板上整合生物知识,学生低头记录,师生全程很少交流或无交流,即使采用多媒体协助教学,也需要学生自己记录知识要点或大的知识框架,在解决问题需要重新查考知识时,翻找困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率低下,更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困难重重。微课的针对性、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方便了师生的教学,学生需要回顾某一知识点时可直接翻看即可,也不会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也可把记录知识框架的时间用在内化生物知识上。在复习课中,除了可以把生物知识进行整合以系统的形式用微课展示,教师还可把高中生物知识的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学生疑点等内容制作成微课,既可以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复习课堂学生的自主性,为师生、生生讨论留有充裕的时间。
  如在复习“人类几种遗传及显隐性关系”时,我从类别和名称方面制作了一个4分12秒的小视频,把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进行简单的类比,并辅以相关图片和一道例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针对这一知识进行了谈论,解决了自己在解答相关试题时遇到的问题或疑惑,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課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的人格得到尊重和发挥,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迎合了新课程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实现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程炎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54.
  [2]毛文玉,唐赟.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困境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8):245-246.
  [3]张起英.巧用信息技术教学绽放生物课堂光彩[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84.
  [4]孟晓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56+64.
  [5]李慧慧.如何通过微课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国教师,2018(S2):56.
  [6]李雷.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13):38.
  作者简介:
  孟凡正,山东省滕州市,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王向立,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6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