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自主发展;未来的理想学校;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07-02
  “未来的理想学校”既面向未来,又根植于我们当下的创造之中。在我的心目中,它应该是成就师生自主发展的家园。一个自主的学校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我想学校不管怎么改变,这都应该是衡量教育不变的标准,那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某种程度上,我现在所在的学校已经有了未来学校的影子,只不过一直都在圆梦的路上。
   一、学生的自主发展
   “没有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它必然要影响教育的实效。”自我教育要通过内化、自省来实现,“内化”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只有把教育要求变成自我要求,并付诸实践,教育目的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一)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是自主发展的前提
   学生的自主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共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防范一切安全事故,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让学生没有安全感的学校,一定不能算一所好学校。
   (二)学生的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让孩子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这话很经典。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第一条规则就是秩序,教会学生服从通常的标准,阻止与学校功能相冲突的所有事情发生。比如,预习课文、按铃声上下课、学习安静和整洁的习惯等,这种品格训练是必要的,但其确实是以牺牲创造性和自我教育为代价的。孩子各有各的成长节奏与规律,他们是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个体,如果用这样大一统的教育方式,势必会泯灭孩子的天性,更谈不上因材施教。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們只是一味地让孩子遵守规则,用各种方式限制再限制,唯独没有为他们耐心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靠管、靠压是不行的,这样的做法难成习惯,倒容易使学生滋生“两面派”性格:在学校里言行有礼,走出校门却换成了另一个人。我们施教简单粗暴,学生回馈给我们的是“短期行为”,因此在出台一个规则之前不能简单地强制学生去做,中间的实施过程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心力,促进孩子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二、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必须给他们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因为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他们才能充分地释放潜能、主动创造。自主发展能够使教师清晰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教师拥有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和自由时,教育的奇迹就会发生。如孔子所云:绘事后素。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
   (一)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专业发展的底色
   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学习是整体的、交互式的,教育改革应该朝着整体性、体验式学习转变,这种学习方式会为学生带来终生的能力,这是改革的深水区,学校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应该是很重要的一环。未来的理想学校应该通过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他们脑中呈现的不仅仅是每个学科独立的知识体系,更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获得多学科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诠释。
   我们应该努力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给他们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各级各部门要改进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各美其美、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让教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打破课时限制,改进学科评价方式,让教师在改革的前沿攻坚克难。
   (二)教师的自我教育成就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师心灵的舒展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进而在学校形成一条自主成长的“生物链”。只要给足平台,教师就可以带给我们惊喜,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成长才能成为可能。
   对于教师的引领单单在专业知识方面真的远远不够,学校要考虑的应该是对教师的整个人生加以规划与考量,也就是说除了专业,更为重要的是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这才是根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的是学生的质量提升,但是不可否认这里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那就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让她们拥有美丽的教育人生。
   三、学校的自主发展
   办学自主权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是专业的被尊重与被认可。
   (一)时代发展呼唤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师生作为一个个的生命个体,他们只有掌控自己的命运,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充实,更具幸福感。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一个个幸福的个体才能构成和谐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人和具有创造精神的建设者。
   (二)学校的自主发展是教育的必然
   在硬件建设上,应该充分考虑教育的需求,满足改革的需要,设置更多的公共拓展空间,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让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相互转化;把非正式学习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议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与交往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弥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更多融入体验性学习。
   回归教育的本原,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办学权交给学校。未来的理想学校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陶西平先生说:“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需要改革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智慧。”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作者系北京市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正高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