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的最高追求是通过自身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精神满足与愉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幸福感”。近年来,伴随着教师心理问题增多、压力增大、职业倦怠的产生,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只有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
一、调整心态,感悟幸福
1.理性调整期望值。许多教师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丧失职业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认知偏差,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夸大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过高的角色期待,从而导致了低成就感。选择做人民教师,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甘于平凡。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而是属于“群体”社会型工作,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無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因此,想升官发财的人不要当老师。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2.学会知足常乐。改变世界、改变环境、改变他人,很难,唯有改变自己,学会知足常乐。倡导知足常乐,并不是倡导教师降低要求和减少需要,而是倡导教师降低不可能的要求和减少不合理的需要。正确地看待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等利益,不过高评价;冷静地看待晋职评优、进修深造、奖金福利等资源,不过分要求;客观地看待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不过度期待……知足常乐的教师常常会因为点点滴滴的小成绩而欣喜不已:比如家长一句肯定的话语;比如领导一个赞扬的微笑;比如学生一个会意的眼神……他们对自身有着合理的认知,能进行理性的妥协,能坚持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能坚持有所求又有所不求;他们会适时调整目标,会进行换位思考,会不断奖励自己;他们肯接受有缺陷有遗憾的人和事,不幻想完美主义和绝对公平,因而他们拥有淡定从容的心态,拥有较高的效能感和成就感。
3.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有一句话说得好,快乐不是在做喜欢的事,而是喜欢所做的事。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是快乐的。律师、医生整日面对的是那些官司缠身、身患重病、心情不愉快的人。而教师面对的是最阳光的快乐、单纯青少年,这是天然幸福感的源泉。与商人、官员比,教师是快乐的,与官场、商场相比,学校是最纯洁的地方,关系最简单,人与人之间是最容易相处的。有的教师总抱怨自己压力大,其实了解一下其他行业,没有一个行业没有压力,每个行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使人生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充满幸福感。
二、专业引领,品味幸福
1.锤炼内功,从教学的胜任感中品味幸福
专业成长是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因素,而职业幸福感是专业成长的一个动力。有些教师,他在上课,但他同时又是在享受课堂。他在课堂上彻底放松,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他会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验课堂,他能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他会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他就是课、课就是他,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我们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
北京五中吴昌顺校长认为学校要大力引导老师练好五个“一”基本功 ,即一口好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张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身好方法;做好五种角色,即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生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师,使教育成为“解放的艺术,唤醒的艺术,发现的艺术,欣赏的艺术,激励的艺术”。这就要求老师既是专家还是杂家。老师要学会整体把握学科性质,全面了解教材体系,深入分析教材思路,立足学生经验基础,恰当选择学习方式,把握动态生成,进行有效调控,实施科学训练,同时要有较强的演讲艺术,使课堂激情四射,挥洒自由,调控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与老师与课融为一体,教学相长,师生同享知识的快乐。
2.学会研究,从自我的成长中品味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学校应创设研究氛围,让老师学会研究,以研究的状态来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差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驾御课堂等来自老师日常教学遇到的问题都当成课题来研究,研究直接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学校要适时以问题来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实践,自觉地走上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行动……”铺设的研究之路,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开拓视野、掌握周围环境信息与前沿理论的基础上,以学校实际、学科实际、教师实际需要为依据,层层推进,连环改进,使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教师得到了发展,从而让教师体会成长的幸福。
3.学会反思,在自我超越中体验幸福
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地审视课堂教学行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给予肯定与强化,对无效、低效或负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否定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及理论水平。
这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学校则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力促教师通过学习或专家的指导来掌握有关的反思理论以提高反思理论水平,同时可通过听课评课来丰富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经验,提高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让他们能从不同角度重新解释与建构教学经验,最终达到促进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水平和快速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在自我超越中体会幸福。
三、和谐管理,感受幸福
管理应服务于教师的合理需要,人性中最大的需要是追求幸福,尊重人性就是尊重教师追求幸福的需要。学校与校长工作的核心理念应是生命和幸福,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的幸福;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教师的幸福感受,致力于 “给教师幸福的权利”,让教师感到满足和满意。
1.管理要更加人性化
校长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参与其中。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交流和建立理解的方式之一。活动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处在平等交流的平台上,敞开心扉进行沟通,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使教师之间、教师和校长之间增进理解。在活动中,大家面对面直接交流,减少了沟通的环节,不容易出现信息被修改、修饰、缩减和扭曲的情况,可以增加沟通的有效性。共同的活动又可以增强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使教师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组织之中,提升幸福感。
2.机制要更加公正公平
教师都渴望被尊重,都渴望被公平公正的对待。为此,学校的各种评优晋职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教职工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操作过程全面公开。各种评优则按照绩效考核成绩的高低由评优晋职委员会按层层推荐选拔的原则确定上报人选,并在全校公示。学校还要加强民主理校,让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必须按规定的议程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能实施,同时设立“财务监督委员会”、“校产购管委员会”、“参政议政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要设立“校长网上热线”,全校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有意见可以在网上以匿名的形式通过向校长直接提意见,学校保证提意见的教师不会在网上留下记录,校长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答复。这样既会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又能够让教师感到自己被重视,心中充满幸福感。
责任编辑 邱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