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团结协作共分享 网络教研助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 创新整合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若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必定可以创造一个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给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带来质的飞跃,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具体把“整合点”选在哪里,要视课堂教学目标而定。不断改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能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下面就谈谈我们团队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四个切入点。
  第一,利用乐教乐学APP将微课视频以及学习任务单推送至学生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并将任务上传至平台。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查阅,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预习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下一步的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变魔术”的小游戏,将由刻度组成的“直尺”变成曲线围成的“钟面”,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这里把直尺上的刻度和钟面上的刻度巧妙联系并对照,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抓住本节课的教学起点进行教学,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多媒体的运用,将游戏、生活等实际场景再现到课堂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牢牢地锁定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第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交互式课堂,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代替传统的钟表教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认读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的方法。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的数学画板及数学小程序中的钟表更加生动直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容易对这样的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托、拉、点触的功能可以让学生随意拨动钟表上的指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第四,利用人人端推送课堂课始检测,层层递进。学生在线答题,教师利用分屏功能展示学生的练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和纠错。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团队在《认识钟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以“情境激趣”作为整合的起点,逐步走向“突破重难点”,最后发展到“创新教学方法”的层次。整个课堂将“整合点”放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上,实现了教师个人因素与教学内容、学生现状与发展目标和学校教学环境之间的最优化整合。
  ●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时、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层层递进,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
  ●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钟表,对钟表和时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易出现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比较快地记忆和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及人人端设备,采用画面生动的数学小程序,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展开学习。
  ● 教学目标
  ①结合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钟表,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
  ②通过动手操作及观察交流,学会认读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的方法,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③培养观察、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观察、操作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感知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 教学过程
  1.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及学情分析,在乐教乐学平台推送《认识钟表》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如下页图1)。
  设计依据:在自主学习任务的总体达成目标之下,分别设置了每个任务的阶段性目标,这4个任务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務的过程中,能达成课前学习目标,并积累认读时间的经验。
  2.课中知识内化、拓展阶段
  (1)“魔术”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张“直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尺子上的刻度以及用直尺可以测量物体长度等知识。再通过“小魔术”,将由刻度组成的“直尺”变成曲线围成的“钟面”(如下页图2),让学生猜一猜直尺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并在交互式白板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呈现游戏,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由直尺围成钟面的情境,体现了钟面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钟面打开就像直尺一样,把直尺上的刻度和钟面上的刻度巧妙联系并对照,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抓住本节课的教学起点进行教学,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始检测
  利用人人端,将课始检测题目推送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如图3所示的两个学习任务,答题结束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纠错。
  设计依据:课始检测的学习任务难度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以及配套的教学视频内容相当。利用人人端把题目推送到学生的人人端,教师利用分屏功能展示学生的练习,并共同评价,同时通过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进阶作业
  学生利用希沃白板操作数学小程序及数学画板,完成拨一拨说一说的互动练习。同时,在课堂学习任务单上完成任务2和任务3(如下页图4)。
  设计依据:进阶作业的设计,根据达成目标和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逐步提高了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以及推理的能力。
  (4)协作探究
  森林運动会上,三只小动物同时出发,下面是它们到达终点的时间,想一想谁跑得最快?(如图5)
  设计依据:这一环节以生活中的情境问题作为协作探究学习任务,既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用于实践,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展示准备
  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①独立思考协作探究中个人的学习收获。②先在组内交流,用思维导图整理并形成小组观点。③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的学习成果或说出自己的疑难全班讨论解决。
  设计依据: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协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困惑与建议
  学生分享和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有三个关注点;一是关注学生学习起点;二是关注学生合作探究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结合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基本模式以及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我们进行了反思。
  课前:利用翻转课堂,使课堂前置。提前录制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为课前预习,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4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课前学习目标,并积累认读时间的经验。通过学生的及时上传,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课中: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直尺围成钟面的情境,打破常规,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利用课前学生的反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设置了课时检测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本环节利用了人人端,可以说反馈及时又高效,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第二次学习的成果。在进阶作业环节,根据达成目标和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设计的3个任务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了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以及推理的能力。
  课后:我们设计的“协作探究”环节是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将知识延伸到生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用于实践,同时在合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合来说,整节课连贯、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在翻转中让学生收获的不只有知识,还有成功的喜悦和亲身的体验。
  ● 设计亮点
  第一,信息技术促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造性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并与数学课堂相融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凸显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二,翻转课堂促改革。我们的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三个关注点,基于微课程教学法、导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真正实现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内化知识的新课改理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