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的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构建优质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每位数学老师理应思考的问题。农村学生也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预习目标的设置
  预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是教师,而预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学生的交流,互相补充,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所掌握。学生提出的目标不完善时,教师要适时给予补充和修正。对于每一节课的预习目标应该具体且有可操作性。
  二、预习提纲的设计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其编写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解题规律都编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探索去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的预习提纲要有弹性,可分为基础夯实和耐心解答,基础夯实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设计;耐心解答要有层次,应面向大多数同学设计。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学习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做好数学自主预习的指导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做好数学自主预习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学法指导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会看数学课本的能力。新生刚入学时,看课本的时间可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并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指导: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怎样思考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进行圈点划批,从而正确理解數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四、预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阶段,学生利用寒暑假对下一个学期的教材进行整体感知,做好预习笔记;第二阶段,学生利用双休日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预习下一周将要学习的知识,结合自己的预习笔记和教师的预习提纲进行整合,找出疑难问题,为第三阶段的预习积累素材;第三阶段,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以及课堂三分钟对一些疑点、难点进行探讨;第四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预习错例,用双色笔记录出错原因并加以修改订正以及疑难解答,达到醒目的作用。
  五、预习方法的探究
  对于不同的预习阶段采用的主要的预习方法不尽相同。第一阶段学生主要是自己在家独立预习,没有家长的指导、合作探究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练习、温故知新等方法来获取知识;第二阶段由老师指导学生采用类比分析、归纳总结、查漏补缺等方法对自己的预习笔记和老师的预习提纲进行整合,对有疑点的问题和经典习题带入下一个阶段;第三阶段是探究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段,引导学生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师生探究等方法质疑解惑;第四阶段是知识升华、技能形成的阶段,主要采用分类汇总、举一反三等方法对知识拓展延伸,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系统和技能系统。
  六、预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不停的转换,家长、导师、朋友等等,为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次,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后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七、做好数学自主预习的评价
  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评价要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对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学生通过对自主预习表现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修正、激励自己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为激发学习积极性打下基础。同伴间的自由交流、相互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关于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教师在课前及时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能够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第一手资料,找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此外,教师要定期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优秀的“自主预习稿”,放大学生的预习成果,保持学生的预习热情。
  责任编辑 徐国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