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设计竞赛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学生专业素养与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分析了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发现设计竞赛有助于教学问题的改善和解决。由此,课题组结合设计类竞赛的特点提出了培养计划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改革措施,并于2016年起开始实施。学生大幅提升的综合能力和获奖数量展示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初步教改成果。本研究从学习模式、教育理念、理论结合实践、学科交流四个方面详述了竞赛对教改的推动作用,最后深刻思考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教学改革;教改措施;教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3-0005-04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不断深入拓展,风景园林教育已不仅限于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是需要为学生创建多个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构架一个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专业知识体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的出现为风景园林的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也对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挑战,我校风景园林系近年来致力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以学生设计竞赛为载体,旨在探索出一条更具有综合性和启发性的风景园林教育之路。
  一、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
  近年来,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竞赛逐渐增多,其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除了教育主管部门之外,行业内的各学会、各协会、专业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共同参与到了学生设计竞赛的组织工作中来。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的参赛对象一般为风景园林专业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赛程时间安排为3~6个月不等,命题方式以开放式题目为主,但选址要求为实际场地,成果要求多为展板形式及设计说明文本,最后由网络投票或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评选。
  由于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明显的专业交叉性,在设计竞赛过程中需要结合与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生态学、艺术学等,因此对于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拓展面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也使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逐渐成为衡量和评判学生专业素养与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长期以来,学生大都习惯于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体制,因此对于大学里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感到不适应。学生长期以来对老师的依赖性和被动式学习方法,导致其缺乏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其次,习惯于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学生,在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之后,由于自身的自律性较差,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所以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再者,多数学生对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规划,所以长期处于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形成一种停滞不前的僵化现象。除此之外,部分艺术背景的学生由于文化课的基础较差,有些课程学起来相对吃力,时间一长就逐渐失去信心,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育理念尚未转变
  (一)大众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个性的学生对美的理解以及对设计的见解是迥然不同的。因此,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我校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以及授课形式的限制,教师只能选择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大众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潜力很难被挖掘,学生的个性也无法在设计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虽然这种教育观念正在慢慢转变,但是还未能得到全面改善。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论教学需要在社会服务和生产中与实践进行结合,例如风景区规划项目、城市公园设计项目、居住区景观工程项目,等等。但是,一方面由于我校暂时缺少让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不具备参与实际项目的能力,因此目前我校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依然是理论为主、实践为辅。
  另外,有些教师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长期使用固有的教学大纲、陈旧的授课内容和案例,与风景园林行业内的发展动态严重脱节。
  (三)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和难点在于學科的交叉性所带来的综合性,所以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体现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实上,花卉学、建筑结构与构造、工程力学、生态学、园林经济管理学、3S技术等课程,都列入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课程之间的衔接比较少,缺乏各学科知识的交融与综合运用,最终与本专业核心课程相脱离。同时,在课程以外的时间里,各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没有利用学科之间的合作来服务于教学。
  四、以学生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改措施
  根据学生设计竞赛的特点、我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设计竞赛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我们初步制订了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改措施,并于2014年开始实行。具体措施如下:
  1.将学生设计竞赛列入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中增设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竞赛专题课;
  2.在学生设计竞赛辅导过程中,除本专业指导教师之外,每个相关专业都指定一名专业教师作为辅助指导;
  3.将最新的学生设计竞赛主题作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的专题之一,将竞赛内容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并列入成绩考核,将优秀课程设计作品进一步完善后参赛;
  4.在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议题中心教学法、“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讨论教学法;
  5.结合毕业设计,每年定期举办“金秋杯”作品展,并邀请业内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列入毕业设计作品成绩;
  6.与企业合作,开展设计竞赛,让学生在专业实习课程中接触实际项目,并以竞标的方式参与到项目设计中。   此外,学校和学院的组织管理与长效激励机制也为本次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2013年起,我校发布了《福建农林大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该办法对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的获奖者和指导教师分类别和级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我院也制订了相关奖励机制,将竞赛获奖列入学生评优考核与学科建设考核,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竞赛以促进人才培养。
  为了提高总体参赛水平,我院还专门设立了参展参赛委员会,将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及艺术学的专家教授组成指导团队,偕同相关任课教师对报名、选拔、评审等参赛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并阶段性地开展竞赛座谈会,确保参赛和指导过程顺利进行。
  五、竞赛推动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设计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促进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学科发展的多元性。
  (一)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设计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竞赛中,学生需要自己去寻找问题,并且独立完成对问题及场地的分析研究,然后提出自己的设计概念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在课程当中所没有接触到的专业问题,他们就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去补充这些知识。同时,专业设计竞赛会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无形中就对自己提出了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自我鞭策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改变了学生惯有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2.团队合作,取长补短
  大多数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都建议学生以3~5人组成设计团队的形式参赛,这样的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成员有时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各有所长,因此在竞赛过程中必须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紧密配合,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面对难题并解决难题。
  3.头脑风暴,激发思维
  在竞赛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模式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模式是:当一个学生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就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在他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也可以另起一个观点。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没有反驳与质疑,只有不断的添加和发散,只有“头脑风暴”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这样的一种讨论模式可以让学生敞开思路,在不被打断的前提下,通过和他人思想的碰撞,激发新的思维。
  (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1.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
  大众式的教学通常在课程实训中体现为:统一布置设计任务、同时段的课堂辅导、同一标准的图纸考核。学生设计竞赛的引入使得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得到转变。由于竞赛的命题通常是开放式的,由学生在一个大的命题背景下自主选题和选址,这就促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个性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设计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因人而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他们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讲授、辅导和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和起点上分别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其潜能。
  2.教学相长,紧跟学术前沿
  学生设计竞赛的命题及背景通常代表风景园林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这就要求教师从中发现行业的需要和学科发展中的不足,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授课内容紧跟学术前沿。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通过竞赛的相关信息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教学改革;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会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竞赛提供扎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就参与到实践项目中是难度相当大的,而纯理论的学习又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因此,学生设计竞赛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生可以把设计竞赛当作实践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专业的知识对设计任务进行解读,对场地现状进行分析,对设计概念进行推敲,对设计内容进行表达,并且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用明确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也与教育主管部门展开合作,开展风景园林专业甚至是多专业结合的设计竞赛,其竞赛获奖作品有机会直接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图纸,实现教学与生产建设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与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多达三十余个,但是交流合作的机会有限,尤其对于不同学科的学生来说,专业之间缺乏联系。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设计竞赛都旨在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和组建多专业背景的设计团队,并且在竞赛的命题上也加入了交叉学科的内容。所以,在团队组建过程中,有一些参赛小组加入了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竞赛的讨论过程中,各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竞赛的题目,从不同的切入点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给本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启发。另外,我们也邀请了其他专业的教师对竞赛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课程以外的收获。
  六、教學改革初期成果
  从2016年开始,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开始实行以学生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学校和学院也对此十分重视,设立了竞赛组织管理机构、专项经费的管理以及长效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风景园林专业的竞赛体系构建。
  在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近年国内外的学生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见表1)。2016年,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获国家级奖项8项;2017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增加到12项,并获得了1项国际级奖项;2018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数量大幅度增长到22项,再创新高。与此同时,我校的教师和学生也通过竞赛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以竞赛为载体的教改初期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学风建设,学生设计竞赛所取得的成果也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升了我校知名度。
  七、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设计竞赛有效推动了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部分艺术类的学生对于设计图纸的表现力过于关注,尤其是平面图、鸟瞰图、效果图、版式布局等,而对于设计过程的逻辑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等容易忽略;第二,“头脑风暴”的讨论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对于讨论过程中萌发的创意点和新概念,容易脱离实际,且讨论后缺乏有效的总结和整理;第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侧重的内容是公园绿地设计、广场设计与居住区设计等微观尺度,而学生设计竞赛的视角却常常是在土地规划的宏观层面,所以学生还不能适应课程与竞赛之间的区别与落差;第四,竞赛的时间安排有时与学校课程不能同步,学生在课程之外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参与竞赛的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探讨与解决,并建立试点,依据教改的效果对教改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力求推动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钟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