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认真地倾听、细致的观察、审慎的思考,需要借助想象力把知识和现象联系起来,更需要不断解放自己的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只有敢提问题,善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学生才能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
【关键词】敢问;善问;会问;问题意识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首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特别提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认真地倾听、细致的观察、审慎的思考,需要借助想象力把知识和现象联系起来,更需要不断解放自己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想象力是科学发展的源泉。如果一个民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的未来将是可怕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只有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学生才能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敢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按教师的问题一问一答,循规蹈矩,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这无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新课改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变畏惧为平等,让学生心无介谛地敢想、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大胆地想、大胆地问。如教师可以放下身段,融入到学生中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多用商讨的口吻,少用一些命令的语气。同时要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提问,对能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同学要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刚开始会随心所欲、抓不住关键点发问的学生,也不训斥、不挖苦,而是用最大的耐心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重点分析,使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渐渐地就能培养起学生提问的能力。
二、善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就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提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前置应用,呈现给学生数学的非凡魅力,讓学生产生浓厚的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并以此诱发学生产生问题。
2.创设实践性情境,使学生在操作中提问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当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有学生就会萌发这样的问题:如果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呢?还能得出这个结论吗?这时教师便让学生再次操作,通过实践,学生真正理解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疑问得到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也得到充分发展。
三、会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质疑课题
数学教材的课题大多简明扼要,对整节课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把握整节课的重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在揭示课题后,教师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等等。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探究新知,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2.质疑探究过程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途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对推导方法进行思考、质疑。“还有别的方法吗?”从而激励起学生再次探究,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动手实验,学生又发现了以下两种推导方法:将梯形分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将梯形分为两个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在探究中找质疑,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3.质疑知识的应用过程
学是为了更好地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创建过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能萌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师便可组织学生对生活信息进行质疑,如:“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2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联系近期所学知识,争相提出“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池内的四壁和池底铺上瓷砖,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等等,不仅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
“学贵有疑”,我们应该大胆地鼓励并指导学生去问,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能力,让“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熙健.浅谈教育效果与教育时机[J].新课程(小学版),2010(7)
[2]陈跃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J].文理导航(中旬),2010(5)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