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课程统整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美术统整课程,“统”是在保留原来美术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内部的融合,即融美术学科的各学习领域;“整”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统整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壁垒,融合两个或以上学科领域的课程,即N+。这里特指美术学科各学习领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互渗透与整合,具体从学科功能、项目目标、课程资源、学习方式等四个方面实施统整,使各学科间形成一种互补互生的学习生态关系。
  一、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课程统整教学策略实践
  策略1:“N+”学科功能统整
  “N+”学科功能统整,即以美术学科功能为主线,统整科学、数学、综合实践、机器人学科等多学科功能统整策略。统整课程的构建,根据不同学科的教育功能,赋予学科各自相应的应用价值。美术学科,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素养,并且能将这些能力迁移到其他领域,从而促进各领域的学习。科学学科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教育在为学生创新活动奠定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未知的创新意识。因此以最贴近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作为STEAM项目研究的主线目标,根据人们生活中的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对作品进行创新设计、动手制作并结合科学、机器人学科的Scratch或Arduino搭建和编程控制使之智能化,为探究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理论支撑。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改变教育的现实条件和外部空间,能够高效解决记录、查询、自学、演示、展示、汇报等学习应用,以突出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实效,使技术功能与教育目的完美结合。在整个统整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我们恪守“教育为本、技术为用”。而综合实践学科本身就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基于以上的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机器人等学科育人功能的融合,就构成了一个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以美术综合性课程为研究目标,以科学、机器人智能化控制为技术支撑,以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记录、演示、汇报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开题、研究、结题为实施路径的探究活动策略体系。
  策略2:“N+”项目目标统整
  “N+”项目目标统整是以美术学科为主线,将多个课程育人目标统整为以美术主题项目为主的多个课程项目活动,项目研究的每一关键步骤都涉及相关学科知识的习得与深化,是一种课程体系的重构,这种重构并非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一是由课程体系重构组成员与相关课程的专家依据现有的课程体系目标、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生活实际,以发展儿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分析和挖掘各学段美术学科与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契合点,构建最核心最本质关联。二是根据关联核心目标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取最贴切儿童生活需求的主题项目,通过学习、思考、讨论等方式,制订工作方案,做好活动计划,分工合作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选择、重组和再创造优化课程结构。三是以体验式、游戏化等情景模拟最为适合的方式引导儿童在重构课程目标的驱动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项目和问题为导向,创新思维,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互助以实现儿童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统整,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达到全面发展育人的目标。四是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开展研究报告、研究过程汇报、研究过程反思、研究成果讨论、研究成果展示等形式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将过程及成果内化为孩子的综合能力。
  策略3:“N+”课程资源统整
  课程统整不仅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要突破校内外资源的界限。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为单学科的课程资源,在同一主题的背景下,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资源可以相互借鉴,寻求资源的最优选择,将测量、电子、机械搭建、编程控制、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金属加工、木工等与艺术创作相结合。“N+”课程资源统整就是要当社会资源能为课程提供有利条件時,我们便会突破课程资源的时空限制,将课程整合延伸到校外。在主题学习中,美术教学可以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校园文化、与社会生活相互渗透,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探究,达成经验和知识、社会和生活、学校与家庭的资源整合。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同学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伙伴,这种“立体多元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等参与课程探究的成员形成了学习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研究共同体。这种整合使课程不局限于学科资源的整合、校内资源的整合,而扩展为各种资源的整合。
  策略4:“N+”学习方式统整
  课程统整不同于传统教育,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合作互助、兼容并蓄的。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教研的形式,主题相关的学科教师因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各位教师不仅要研究透本学科主题项目知识,也要了解其他学科特点、功能,寻求同一主题下各学科的共同育人价值,共同设计体现教学内容内在逻辑的教学形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开发、选择、重组和再创造,提高学生、教师整体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的价值取向。这种跨学科的教研形式对于承担课程统整的老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必然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建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而是探究的同伴、主题的同学。以美术综合性课程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的形式为活动方式,以探究的思想和模式让老师与学生一起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美术融入生活,将生活情景融入教育,将科技技术融入课堂,不断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习与生活越来越紧密,这种综合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工程和技术等领域的抽象概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课程统整教学案例分享
  以中秋节主题项目课程为例,在节日前夕,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中秋节日要素与美术学科教学内部的融合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课程目标的契合点,构建最核心最本质关联。根据关联核心目标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取最贴切儿童生活需求的节日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开发、重组和再创造,制定课程规划。第一,探究由来了解文化:探究中秋节日由来、发展、习俗、情感、寓意、诗词、艺术作品以及服饰、饮食、庆祝活动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节日文化。第二,确定主题尝试表现:在全面了解节日文化的前提下,选择可以凸显节日内涵的节日元素进行美术表现,提升学生美术表现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此环节中既包含了用美术语言表现节日也包含了融合其他学科进行表现。如:中秋主题诗词配画、用六等分的形式剪节日窗花、设计二方连续的中秋吉祥花纹、运用测量的知识搭建节日的灯笼等。第三,调查研究设计智造:通过调查分析,探究中秋节日元素如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进行艺术智造,从而将传统习俗现代化,拉近传统和现代的距离,同时也是鼓励学生提升研究水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中秋节日中的灯笼最贴近现代生活,教师鼓励孩子们通过分组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制定计划、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预先设计好灯的造型极其功能,再进行合作互助的活动实施。实施过程中在美术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可以选择丰富的表现方式来对灯笼进行创意性的造型设计,如:绘画、手工、泥塑、3D打印笔建模、3D打印机编程建构、纸立体、废旧材料再利用、木工造型切割组装、筷子搭建等,涉及到美术学科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几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在美术造型的探索过程中除了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美术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外,其中还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测量与计算知识、工程学中的力学原理。再由科学老师指导孩子们如何根据现有的造型对灯笼进行功能上的实现,学习如何进行硬件编程和电子线路搭建触控或声控,使灯笼亮起来,动起来。即满足了造型上的创意美观,又满足了功能上的实用与智能,真正地使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实现生活中的需求。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