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统整活用习得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交流分享,回顾学习与观察所得
  师:同学们,父母赐予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我们用它来看清这缤纷世界。大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观察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活中一定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请拿出记录单,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生:胖大海是一种神奇的坚果,长得像一枚小小的橄榄,表皮是褐色的,摸上去非常粗糙,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中药味。把它放到杯子里用开水一泡,它立刻破裂、绽开,变成一朵褐色的大花,就连水也变成褐色的了。
  师:你真厉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就发现了胖大海的秘密。是的,只要你细心观察、连续观察,就会对事物有更深、更全的认识。
  生:我发现妹妹吃饭特别好玩。她握着勺子半天都不能把饭送到自己嘴里,最后戳到脸蛋上,结果一勺子饭全撒了,弄得脸上、身上、地上都是,真是惨啊!
  师:你有一双如翠鸟般锐利的眼睛,捕捉到了妹妹吃饭时的一连串动作。老师给你点赞!
  生:课间,我到外面那棵树下玩,发现树叶正反两面颜色不一样,一面深,一面浅。不知道为什么?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还能提出问题了!上网查查就会明白。从观察记录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学习收获。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总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评析:借助观察记录单,從“初试身手”出发,打通生活与课堂的关联,是对观察方法的回顾,是对学情基础的检测。】
  二、关注变化,活化眼中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不但千姿百态,同时也千变万化,就像草地上的蒲公英,又如泡到水里的胖大海。我们要用文字再现缤纷世界,既要观察千姿百态,更要关注千变万化。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变化写出来呢?(板书:写变化)我们一起看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片段。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长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师:默读片段,请画出描写杨梅表面小刺变化的句子,圈出最能体现变化的词语。
  生: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渐渐”写出了刺在变化。
  师:去掉“渐渐”读读这个句子,大家听听又有什么不同。(一生读)
  生:如果去掉这个词,感觉杨梅是一下子成熟了,刺是一下子软了、平了。
  生:“渐渐”让我们感觉到杨梅是慢慢成熟的,刺也是慢慢变软的。
  师:非常正确。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用一个“渐渐”写出了杨梅刺的变化。我们继续看看杨梅果颜色和味道有什么变化,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生默读思考)
  生:杨梅果颜色由淡红,到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色了。味道由又酸又甜变成甜津津的。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变化,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呢?
  生:作者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来写变化的,如“先是……随后……最后……”“没有熟透的……熟透了……”
  师:非常好!同学们,要写清楚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上像“先是……随后……最后……”这样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如观察生长中豆芽的变化我们可以用“第一天”“几天过去了”;观察县城一天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早晨”“中午”“晚上”……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试着说一说事物的变化。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画,说出小猫外形的变化,注意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生:小猫全身长着黄白相间的绒毛,看起来特别可爱,真想摸一摸。当它发现猎物时,耳朵竖得直直的,尾巴也竖了起来,特别是那双眼睛睁得圆溜溜的,紧紧盯着树上的蝴蝶。
  师:想象丰富,猜出来小猫在抓蝴蝶!谁来说说右边这张?
  生:当它吃饱喝足时,便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还伸出红红的舌头,梳理着自己的爪子,就像我们刷牙一样,看样子特别享受。
  师:“吃饱喝足”用得妙!谁能合起来说一说?
  生:我家的小猫浑身长满黄白相间的绒毛,非常可爱。当它听到什么风吹草动时,立刻竖起尾巴,瞪圆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猎物;当它吃饱喝足了,就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眯缝着眼睛,伸出舌头舔着自己的爪子,十分惬意。
  师:你们说出了小猫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姿态,抓住变化将小猫描述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评析:在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关注事物的变化,学习使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来描述变化,使观察与表达品质再上新台阶。精选例文语段和图片资源,先感知、发现,再迁移、运用,有效促进言语图式的外显与内化。】
  三、加入思考,丰盈心中的缤纷世界
  师:拥有一双慧眼,世界就变得多姿多彩,摇曳生姿。作家在文章里不仅会写自己观察到的,还会写其他的内容哦。请看(出示课件):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师:这段话中,哪句是写作者看到的?其他句子又是写什么的呢?
  生:“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这句是写观察到的;“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这两句是写作者心中的疑问。
  师:是的,写观察所得,不仅要写看到的内容,还可以写下心中的追问,这样观察就有了思考。这种追问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板书:写想法)
  师:像这样“写想法”的句子在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中也有,请看(出示课件):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师:本段话中,哪句话是作者想到的?是根据什么猜想的?
  生:“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是作者的猜想,他是根据小狗汪汪叫的动作产生的想象。
  师: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生:“骂了火车一顿”,小狗骂火车,把小狗当作人来写,真有趣。
  师:你说得真好。在观察事物时,我们不仅要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来仔细观察,还要发挥想象,提出疑问,大胆猜想,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就更有趣了。下面我们来试试吧。请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它叫绿鹭(出示图片)。看视频,请注意观察绿鹭的动作。
  师(播放一小段视频,暂停):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绿鹭蹲在水里的石头上,将水面上的一片菜叶衔起来,又丢进水里,反复几次。
  师:说得对。大家看到这儿,有什么要问绿鹭的吗?
  生:绿鹭,你是在玩“打水漂”的游戏吗?
  生:绿鹭,你这样一次又一次叼起来又丢出去,不累吗?
  生:绿鹭,你是在逗鱼儿玩吗?
  生:绿鹭,你是把菜叶当作诱饵捕鱼吗?
  师:绿鹭说,同学们,别猜了,看看不就知道了。(继续播放视频)
  师:看完视频,绿鹭的绝技让我们深深折服!下面大家看著大屏幕,口头完成填空,括号里补动词,横线上补充想法。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待会老师要找同学起来说。
  生:一只绿鹭蹲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它静静地看着水面,突然伸长脖子用又尖又长的嘴巴叼起白色菜叶,使劲把它扔向远处,等菜叶漂近了,绿鹭再次叼起它,丢向远方。它是在跟水中的鱼儿做游戏吗?鱼儿怎么敢跟它玩呢?我正想着,只见绿鹭猛地一啄,一条可怜的小鱼已经成了它口中的美餐了。
  师:动词使用准确,想象充满童趣。
  生:一只绿鹭蹲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它静静地盯着水面,突然伸长脖子用又尖又长的嘴巴衔起白色菜叶,使劲把它扔向远处,等菜叶漂近了,绿鹭再次叼起它,丢向远方。它这是在把菜叶当作诱饵捕鱼吗?我正想着,只见绿鹭猛地一啄,一条可怜的小鱼已经成了它口中的美餐了。好一只聪明的“钓鱼郎”!
  生:你的猜想跟事情的发展完全一致,末尾的夸赞更是点睛之笔。聪明的绿鹭,聪明的你!
  【评析:读内容,悟形式,品意图,三位一体的文本阅读,表达秘妙,悠然心会。微视频的介入,营造了绝佳的观察和语用情境。一次巧妙的添加,让“写想法”的表达技巧潜滋暗长。】
  四、综合运用,畅写笔下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本次习作,我们要写观察到的某种事物或者某一个场景。写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两篇习作例文。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我家的小狗》中的“王子”淘气可爱,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它淘气可爱呢?
  2.《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杨梅果的特点?
  师:我们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
  生:“王子”外形漂亮。
  生:“我”教“王子”认“狗”的时候,他叫得最欢。
  生:“王子”跟火车赛跑,真是自不量力。
  师:是的,为了表现“王子”淘气可爱这一特点,作者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再看第二道题。
  生:作者主要写了杨梅果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不一样,我们既可以用几件事来表现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板书:①一个特点,几件事;②一种事物,多个角度。)
  师:形式①我们一般用来写什么呢?
  生:动物。
  师:形式②一般可以写什么呢?
  生:水果、植物。
  师:是的。下面请同学们从自己的观察记录单中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注意写出事物的变化,加上想象,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
  (学生习作,时间7—8分钟)
  生:我家门前的树上结满了橘子。这些橘子有些是青绿色的,有些带着一点黄色。那青绿色的橘子很硬,我想它一定没有成熟,味道很酸;带黄色的橘子有点软,应该可以吃了。我摘了一个黄一点的橘子,闻了闻,真香!我剥开皮,尝了尝,还是很酸。橘子这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成熟的橘子比蜜还甜呢!
  师:你写出了橘子味道的变化,很棒!其实橘子不仅仅味道变化,还有什么也在变化呢?
  生:大小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
  师:你一定是个留心生活的孩子,能说说橘子大小和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生:我发现刚开始橘子特别小,就像黄豆一样,青青的,几乎看不见。慢慢地,橘子渐渐长大了,皮也渐渐变黄了。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在这里他不仅写出了变化,而且把特别小的橘子比作了一粒黄豆,那么小的橘子藏在绿叶丛中的确不容易发现,不像长大了的橘子,远远望去就像……
  生:就像挂了好多黄色的小灯笼。
  师:这位同学写了出了橘子的大小、颜色、味道,采用的是形式②来写的。如果能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写一写自己吃橘子的过程会更好,希望你回家好好修改,写成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分享。
  生:我养了一只小乌龟,小小的头,圆圆的身子,背着硬硬的壳,就像战士穿着铠甲一样。它常常静静地趴在鱼缸底部,一动也不动。它是在想它原来的朋友吗?这样它很胆小,只要外面有一点响动它就把头缩进壳里,不过它一点也不怕我,我每天都会喂食物给他吃。
  师:你写了小乌龟的外形,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加入了自己的猜测。你是想写出乌龟胆小的特点吗?
  生:是的。
  师: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事让你觉得它胆子小吗?
  生:有一次,我丢了一小块肉给乌龟吃。它吃得正起劲,突然家里的小猫“喵”地一叫,吓得它连忙把头缩了进去。别人丢东西给它吃,它也要等人走了才敢伸出头来吃。   师:的确够胆小的。说得特别棒。同学们,除了有趣的动物、多彩的植物、好吃的水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还可以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播放课本上的照片)
  生:村庄、大街、教室里。
  师:是的,那宁静的乡村、车水马龙的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缤纷世界。课后,请同学们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一篇观察习作——写自己观察过的一种事物,或者是一处场景。
  【评析:借助课本旁批和表格设计思考题,为探寻例文表达方式启思导航,再总结提炼,无意识感知的表达秘妙得以外显,为自主习作指明方向,初步渗透谋篇意识。综合运用,当堂练写,在习作实践中发展言语智慧,丰富言语生命。】
  【总评】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习作如何教?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与挑战。王老师的这节课,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是单元整体观照,读写贯通。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完成“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基础之上结合“习作例文”进行的作前指导。基于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发现观察与表达的一些基本方法,再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提炼总结、尝试运用。王老师根据“初试身手”中呈现出的学情基础,利用“习作例文”进一步优化、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品质。这样的教学,紧扣单元习作要素整体架构,前后贯通,避免了传统单元习作教学“孤立独行”的尴尬。
  二是目标层层递进,拾级而上。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现了从发现、尝试,再到综合运用的渐进性特点。就本单元而言,在前面学习了细致观察、连续观察,初步尝试了“抓住特点写外形”和“分解动作写场景”的表达方法。王老师在本节课继续挖掘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表达秘妙,重点指导“写变化”“写想法”,并且初步渗透了“通过几件事写一个特点”“一种事物从几个方面来写”的谋篇意识,这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适切的,也是进一步优化习作品质的有效途径。
  三是媒介统整运用,服务表达。“阅读铺路,读中学写”是习作单元的基本理念。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是习作的范本,教学的“用件”。用好、用足课文资源,解構表达密码,及时迁移运用,是教学的应有之义。王老师本节课也不例外,既有对多个“个性”语段的重点使用,又有对两篇习作例文的整体把握。此外,本课引入的图片和微视频资源,更是直观、形象,为迁移运用提供了鲜活的观察、表达实践材料,感官刺激强烈,极大激活了学生思维和言语才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