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知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有调查表明,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引入生活元素,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样才能传递和交流人类活动的有效经验,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必须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充足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得感性认知,丰富内心体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生活化;社会;主题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活动就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与时间。”由此可以看出,一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行知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创新,理解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切身感受实践活动的魅力,进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营造生活化的氛围,激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1.营造生活氛围,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活跃的学习氛围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无法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核心,影响课程的进展与效果,学生只能默默地坐在桌椅上听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得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无法开展。而借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搭建良好的师生友谊桥梁。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创设多元化、多样化的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学习目标。
  2.链接社会生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相比较于校园,社会是一个更加复杂且机遇颇多的战场,它给予学生丰富的教育材料、教育方式与教育工具,因此,教师要适时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认知社会的美好与残酷。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律,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社会感知力,为学生的未来生存之路添砖加瓦。例如,在分析“低碳生活”时,学生可能不能准确理解低碳生活的标准,此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文章,自主了解低碳生活的基本概念与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状态与认知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怎样保持低碳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不良行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二、联系生活,感受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的联系
  1.走进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重视。走进社会生活,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和生活,站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纵观全局,让学生在探索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独特的认知思维与观察视角去体会不一样的多彩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时间与空间的搭配,选择班级或小组的方式,因地制宜,挑选有效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学,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社区绿化》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家所在的小区,调查小区的绿化情况与植被情况,询问小区住户关于绿化的态度等,根据调查向物业公司提出自己的建议,提交倡议书给环保部门,感受绿化与百姓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通过实践活动课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调查探究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并学有所得。
  2.紧扣生活热点,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处处皆智慧,生存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要求教育者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生活,在感受生活的魅力的同时,积累人生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引导学生切身体会生活的变化,接受教育,通过自我实践与创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这一理念,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与时俱进,挑选一些关注度较高的生活热点问题,给予学生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社会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社区绿化》的内容时,可以导入“关注全球变暖”的热点环保话题,带领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号召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出发,先爱护周边的环境,逐步扩大环保的范围,增强学生保护地球、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三、紧扣生活,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
  1.拓宽生活空间,促使实践活动多样化
  设计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紧紧扣住生活与社会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范围,创设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网络,实施多元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熟知的事物,用心感受近年来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与同伴协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调研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实践活动生活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性,仅仅依靠规范化的讲解是无法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的,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才能将生活化完美地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讲解《生活与税收》时,可以要求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制作问答表,调查本地公民的纳税意识,提示学生可以在广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调查,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基础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家校携手,提高综合实践课效果
  1.联系校园生活,确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课要走出以学科、课堂、教师为中心的误区,带领学生走近生活和社会。为此,要以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入手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效果。例如,看到校园内的桔子树,精心设计以“帮助桔子树妈妈留住宝宝”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桔宝宝还未成熟就腐烂的原因。满怀好奇与期待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到了腐烂的原因,增加了知识储备,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课的乐趣。
  2.根植家庭生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除了朝夕相处的教师与同伴,家庭是学生汲取知识甘泉的天地。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力量,以家庭为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开展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一个多样化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利用实践活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当地农村的春节亮点之一就是迎龙灯,为此,开展“童颜看花灯”主题实践活动,教师邀请学生家长一同进行,设计出探访花灯渊源、亲自做花灯、送花灯祝福等环节,营造热闹活跃的活动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还能够促进父母与学生间的亲子关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尊重与向往。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改善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下汲取知识甘泉,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金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浅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36).
  [2]张火生.新課程标准下数学生活化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浅谈小学数学科中的生活资源利用与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2,(01).
  [3]徐平.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促进教学生活化[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