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诊断学教学体会与方法总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内容繁多不系统,而且在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与方法、概念体系等方面均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学时少、难记忆、容量大成为该学科重要的特点。怎样在有限时间内适应诊断学教学要求,针对诊断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成为牵住改善诊断学教学问题的“牛鼻子”。笔者结合该门课程和中职学生特点以及近年来教学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就教学中一些体会和同行分享。
一、走进学生心里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许多专业教师习惯把重心放在知识教学上,觉得专业知识课堂只需要知识讲到位就可以,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想法,这种观念是片面且孤立的。其实,越是专业知识课堂,越要摸清学生的心思,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深刻了解学生需求,做到师生共同成长。在诊断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联系。一是要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应对各种情况;二是教师要多在课堂上关注学生需求,做到学生有所呼,教师有所应;三是教师课后多找学生谈心,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多给予学生课后答疑解惑,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诊断学基础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诊断学每个章节涉及的症状体征和操作比较多,课堂上经常存在内容繁多而课时不足的矛盾,如果教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实施“填鸭式”的满堂灌,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另外课堂中追求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印象模糊不清,越发没有信心和动力学下去,进入恶性循环,最后只会“脑袋空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点,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让中职学生能够马上对知识点融会贯通。
举个案例,心电图是诊断学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内容较抽象,对学生基础知识功底要求相对较高,如生理学、解剖学等,本来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若仅仅以按部就班式的讲授方式上课,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听不懂、想睡觉等,让很多老师为之头疼。如何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心电图教学的关键步骤,笔者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对心脏的基本知识重新“拾起来”,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理论基础。笔者用了故事串联法,把心脏特殊传导系统里面的窦房结、心房、房室结、浦肯野纤维和心室等几个关键站点用比喻的方法提炼成一个故事给予学生最简单有效的知识养分;在学生熟悉心脏的生理基本情况后,开始导入心电图,把不常用的知识点进行“修枝”处理,只让学生掌握P波、QRS波、ST段等精华知识点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用口诀法帮助学生如何看懂心电图,如心律整齐这一类心电图,让学生按照“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一度三度阻滞剂,缺血梗死ST。P波缺如室上速,心律整齐难不住”的口诀来进行心电图诊断。如此一来,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紧扣重点,实现学得好、学得精;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坚持守正创新把讲授法“用活”
讲授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但因与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相比不够灵活,而被判定为造成學生学习方式单一刻板的“元凶首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讲授法虽然有不足,但其通俗化和直接性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有的时候不是“神器”不灵,而是用“神器”的人不得其法。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不高,但对于知识的潜在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强,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用以下方法把讲授法“用活”:一是讲授要富于启发性。比如在讲呕血与咯血时,先介绍两个症状各自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比如,为何咯血很少出现黑便而呕血会出现?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集体小结,加深学生对这两个症状的理解。
二是注重讲授的趣味性。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临床实际,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理论寓于临床病例中;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学生从病例中走出来,总结一般的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讲授法所擅长的。三是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掉队情况,可以适当结合其他教学法给学生“换换口味”。在不同知识点中运用演示法、操练法、游戏法等灵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用讲授法充当帮助理解和总结归纳的角色可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四、改进实操课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不断提升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操课的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诊断学中体格检查部分技能强、实践操作多,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生考试和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笔者为了让学生真正可以掌握正规的医学操作技能,特意设计了“四步走”:第一步,视频观摩。视频教学作为多媒体手段的一种,其动态性、直观性、针对性实现了对普通操作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第二步,亲身示范。在视频教学让学生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教师的进一步亲身示范可谓是“趁热打铁”。视频教学为亲身示范奠定了基础,亲身示范为视频教学加深记忆,两者相辅相成,效果立竿见影。第三步,分组实践。这一步是核心,是学生是否学会操作的关键。教师详细介绍体格检查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步骤,示范结束后学生分组练习并在授课时间内完成互测项目。每位学生必须在同一组内的其他同学身上完成测量,并把结果用文字或数字进行描述,遇到问题随时请教师指导。第四步,考核评估。实操结束后,让每组学生代表指出他人的错误姿势而及时纠正自身及规范自身手法,互相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体格检查水平。此外,教师可及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针对常见的不规范手法及时示范纠正,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诊断学的教学,关键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用活讲授法,完善实操教学,注重实用性,力求事半功倍。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诊断学教学的改革,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同行共享。
责任编辑朱守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7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