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高中數学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中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也是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对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要求最高的课程。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用于引导学生构建在数学方面的理解、认知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思想工具。从高考的角度看,数学是“三大主课”之一,在高考中有很高的分值占比,因此,高中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都是复杂的,许多学生并没有足够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常都是依靠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用以巩固日常学习的数学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就产生了对数学的恐惧、抵触、厌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解题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通过解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秉持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学习内化新式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以便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提高解题能力。
一、 高中数学教育中解题能力培养现状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与期刊文献等多种渠道,对现阶段的高中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一些教师自身并没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没有主动学习和践行教育界出现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第二,一些教师没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能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能帮助学生构架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三,一些教师依旧习惯于实施的题海战术,没能认知到在没有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之前实施题海战术是低效的。
二、 奠定解题基础
(一)教师需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要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学生提供随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认知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应用多样化的、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以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足够深入的理解。高中数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因为高中数学知识面非常广博,包含大部分计算方法的前置知识,这也是高中知识点中重点、难点繁多的原因。大部分高中数学题都是考查对数学定理与定义的应用,而学生之所以不能解答是因为对基础知识与概念缺少理解, 在解题时无法看透问题的本质,而是停留在表面的计算中,这样自然无法解题成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数列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对等差、等比的概念有所了解后,引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应用。如现实中的购房贷款问题,通过对学生解释利率、本金、还款周期等关系,引导学生将等比数列的知识与贷款问题相结合,通过计算教师设置的例题让学生对等比数列有更深的了解。
(三)构架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并不是如同学生一般独立存在,数学知识之前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能够组成严密、完整的体系。数学题目不是由单一的知识构成的,最简单的举例便是高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加减乘除”的复杂混合运用。所以,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构架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看清习题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迅速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以合适的知识解题。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线面关系与面面关系的判定,教师可以先回顾线线关系的判定知识点,再由面的定义解释线面关系的判定知识,最后再过渡到面面关系的判定知识点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线与面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在解相应的题目时,便能够从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迅速找到能够解题的知识,进行快速准确的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向量的内容,为构建更庞大的知识结构做准备。
三、 培养解题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解决了学生基础知识理解与知识机构的问题后,教师便可以开始使用具体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语文的作文写作中,语文教师会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注意审题,因为一旦审题错误那么学生的努力在价值评定时便需要打一折,在数学解题中同样如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同学在教师讲解错题时恍然大悟,发觉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只是审题方向错误,自己原本有能力解出问题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审题,依据学生习惯设计一些审题的要点,让学生能够在审题中迅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慢”读题的方式,在读题的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求解目标,在二者中间加入所需要的条件。即通过审题将题目的解题思路展示出来,从知识体系中寻找知识以求所需要的条件,如此便能够让学生准确审题。
(二)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锻炼思维
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有发散性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想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避免在解题过程中的某一步“卡住”而浪费时间、做错题或者做不出题目。即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以不同的思路去面对复杂的题型。在实践中,要锻炼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掌握良好的审题习惯后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从知识体系中迅速寻找到能够用以解题的知识,提升自己解题的速度与正确率。一题多解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迁移的过程,这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學中,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是不等式的基础概念知识与不等式的表达方式,并且相关的习题通常都有多种解题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寻找不同的解法,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例如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绝对值大于一个已知数且小于另一个已知数,那么在求解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跳出不等式的章节,从已学的知识中寻找方法解答,即学生可以使用绝对值的定义进行求解,或者使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数轴解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引导,学生才能更快地养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三)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部分,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做题而不反思是事倍功半的。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知识框架的缺失,也能发现自己在审题能力、解题方法方面的缺点与错误,只有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反思总结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错题反思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成果。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长时间的引导和关注,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处理学生在做题中犯的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与练,当学生做错了题目时往往只是讲解之后便没有了后续,或者是以题海战术让学生什么题目错的多就多练习什么题目。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是严厉批判的,由于教师的威严与学生的自尊心作祟,学生会因为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而害怕出错,出错后也会因为害怕批评而在反思总结过程中逃避向教师请教,以至于错题难改。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错题的反思总结时,需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明白犯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对错题进行反思总结是重要的。在讲解学生的错题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寻找犯错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做错题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掌握不够还是因为审题或是单纯的计算失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除了态度,反思总结的方法也是重要的,现阶段较为成熟有效的反思总结手段是“错题本”,即学生从自己犯错的题目中挑选一些写进错题本中,错题本上详细记录了学生犯错的原因、错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失误的地方。记录在错题本之后,学生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避免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重要且必要的,培养的过程是漫长且有系统性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先审视自身,要求自己为学生提供当时被确认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先基础、后方法、再反思”三个步骤达成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莉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5.
[2]鲁贤龙.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7):133.
[3]李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36.
[4]李海舰.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5):35.
[5]武雪琴.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2-123.
[6]丁安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思维习惯的几点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