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本文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土壤、保障和关键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内容,并对做好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认识和悦纳自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积极的悦纳自我。一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能够做到自尊、自强和自爱。二是要积极悦纳自我。悦纳是一种自我接受的表现,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肯定、认可的态度。自我悦纳可以给予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给予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高职大学生在生活中要坦然的接受现实自我,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三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勤奋地去追求,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潜能的实现不会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的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不断的进行挖掘,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做出一定成绩,对自我产生肯定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土壤——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个人在集体之中,可以相互依靠互相帮助,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力量、勇气和信心;在集体中,个人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改变自己。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工作氛围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良好的校园氛围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友好、民主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就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大学生成长进步中不良心理的产生。二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降低挫折,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减少孤獨感和失落感,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不良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紧张、孤独和寂寞,引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目的的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或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他的心理状况。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看问题和办事情的视角与态度。维护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起着关键作用,只要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目标,有了积极向上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和认识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时,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和远离一些不健康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用高尚的精神追求引领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人们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扩大大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无知往往使人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偏见、浅薄和鲁莽,导致不良心理心态的出现。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就会使大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下,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成分包括家庭、学校、都是、朋友、以及个体与社团或学校各组织机构成员的联系。其本质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能获得的外界资源情况,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困难和挫折时,其所能得到的外界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起着支撑和保驾护护航的作用,是大学生的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形成和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高职大学生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一是完善学校内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地方,校园内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高职大学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良好的内部支持系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和发展就必须在校园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和共同进步的内部关系,使大学生在远离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心理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和满足,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对青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是造成青年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家庭对大学生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积极构建高职大学生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机制,加强拓展高职大学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陈少华.《人格与认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