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下,总体来说整个历史教学水平有了十足进步,但是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着高质量要求的教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始点。他们一直在自己心中不断探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授课质量的问题。下面,从“激发学生歷史兴趣”“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三个方面,对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有效教学;初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要求广大教师不能够仅仅教授学生基本的应试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够借古鉴今。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高考的应试教学机制,故导致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对培养学生后半部分的能力不甚重视。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客观环境层面为培养学生打好基础。故由此特做此文,以期给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一定课堂教学的参考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
  历史,顾名思义。它是过去的事实。遵循传统模式的教学,历史课的学习,难免沦为枯燥乏味的体会。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创设情景。利用情景,教授学生历史,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难度。
  具体来说,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知道在教学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经历,或是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产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对学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关于历史的视频素材,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借由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比起直接开始课本文字的学习要有效的多。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那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成了。通过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基于历史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仅仅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是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对于这个现状,教师可以从自己授课的模式入手,对自己原有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创新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生活方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积极锻炼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所要求学生具备的个人学习生活能力。
  具体来说,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学科,这就意味着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定的创新,那么将会造成历史知识和现时代的脱节,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是有消极影响的。基于以上认识,故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的自主学习。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添加自己另一个教学环节了,即分析总结环节。教师需要由每一组的小组长将问题收集起立,然后统一集中的进行解决。这样比起传统的教师授学生记,要高明多了。通过创设的历史课堂的高效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教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繁多的历史知识点,而这对于学生记忆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有效地开展基于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也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教师需要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从而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
  具体来说,历史科目的学习有法可循的,而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方法,也能够间接的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学习使用多列年代纪事表,通过学生自行整理表格不仅能让自己明晰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还能够构建自己的历史整体思维能力,建立起时间的网络图。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平时多看历史的科教节目,例如《百家讲坛》等,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累积。教师还可以将让学生学习历史比较法,将历史中发生的真实相似时间进行列表分析,这样对于两个版快的内容,学生都能够及时掌握。通过教师将一系列高效的学习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学习。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具体来说,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历史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教学的情景。其次,教师还可以构建历史的高效课堂,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柳玉祥.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李晓宁.亚太教育.201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