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时空观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时空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当学生具备良好时空观以后,他们将从中建立起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具备一定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可准确识别地理空间,理解人文空间。本文,将针对时空观核心素養下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历史课堂;时空观;核心素养
   人们常说:“修素养、塑形象、完善自我。”核心素养,是一种必备品格,也是一种关键能力。目前,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未对时空观核心素养培养投入过多精力。日常学习中,学生们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繁杂历史知识重复记忆上,很难腾出时间梳理历史时间、对应事件等知识点,时空观念相对混乱。在这个背景下,他们渐渐失去了历史学习兴趣,难以转变现今时空观核心素养水平。
   一、教学目标聚焦时空观
   人们常说:“只要有了目标,就可以向着目标前进。”课堂教学设计亦如此,要聚焦时空观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以提升学生对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教学目标设计中,要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再立足教材精心构建时间“珍珠链”、空间“珍珠链”,用“珍珠链”串联课程,激发学生对时空背景的好奇心。教学目标设计期间,还要明确对时空转换法的运用,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时空背景的考量,让他们实现良好的时空观核心素养发展。
   对于聚焦时空观教学目标的设计,可结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教学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重点,以时间为轴线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弄清出使西域目的、出使西域结果;了解公元前138年-前126年张骞历经13年磨难返回长安反映了什么;了解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出使西域结果,再结合教学目标用多媒体展示张骞于不同时期出使西域的对比图。当学生了解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后,他们将透过时间轴和“丝绸之路”开通渐进性完整认识它的发展演变规律,从中建立起时序意识,有一个良好的时空观。
   二、教学活动围绕时空观
   古人云:“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想提高学生时空观核心素养,需围绕时空观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图片形式为他们呈现历史经纬,让他们从中实现历史空间概念的构建。同时,在历史经纬编制中,可直观展示古今地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大致标注不同时期同一方位,生成时空观。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空间观,需采取图文并茂教学法,为他们还原历史时空,加深他们对历史时空里特定历史事件的感悟,有一个强烈的心灵感受。除了图文结合教法以外,还可采取历史情境教法,以增强学生的时空思维。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安排横纵向对比教学活动,先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再引导他们对教材中如对有关于隋、唐、辽宋夏金、元、清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相关信息进行归纳,绘制出相应的历史年表。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们将比较出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同。以经济方面为例,将归纳出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唐朝时期大力提倡农业生产以减轻农民负担;北宋时期设置了转运使,南宋时期开始发展制瓷、制船等;元朝重点发展瓦子、勾栏;清朝实行了垦荒政策,并大力推动了汉口镇、苏州等地的商业发展。通过横向对比研究,学生们将了解到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帮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史实搭建起良好的历史时空观。
   三、史料选取体现时空观
   一切史料都是史学,课堂上,在对学生时空观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精心选择能够体现时空观的史料素材。课本教材中,有些专题史隐去了大量历史时间脉络,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时空观。针对这一种情况,要在日常教学中寻求突破,选取能够体现时空观的地方史料等对课程进行补充,以呼应时空观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同时,在史料选取上,可抓住人物雕塑、工程建筑、青铜器等历史文物是历史事件的空间表征,积极挖掘这个方面史料素材,对学生空间认知方面加以训练,延展他们的历史空间意识。
   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埃及》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古埃及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接着,为学生链接这样一段史料:公元前2480年,皇室成员把村落中身强体壮男子分成10万人大群来工作,借助畜力和滚木运送巨石,再将沙土堆成斜面将巨石拉上金字塔,耗费30年时间完成了巨大石块砌筑。结合这段史料,请学生分析特定历史空间里——胡夫王统治时期古埃及的建筑文明,认识古埃及时期宏伟壮观建筑工程。此环节,将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了解,让他们深刻记忆胡夫金字塔建造时间、地点,结合史料信息想象出建造过程空间场景,得到较好的空间认知训练。
   四、问题设计构建时空观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要想让学生理解过去,让他们加深对历史现场的体悟,要科学设计各种问题,用问题来拉近他们与过去时空的距离,发展他们的时空观。问题设计中,要适时的用时间轴、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工具对基础知识进行表达,借助工具呈现问题。如此,可使学生真正理解问题中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等,深入分析有关于特定空间和进程的问题,慢慢构建起良好的时空观核心素养。
   比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程中“大运河的开凿”知识点教学时,可先为学生展示一幅大运河示意图,再为他们介绍大运河的基本情况。接着,请学生结合示意图想一想:大运河最北端和最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通过观察隋王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学生们将顺利回答出:“涿郡、余杭分别在大运河最北端和最南端,而洛阳在中心。”当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以后,可继续进行追问:“你能说出大运河四段河流名称吗?”结合历史地图,学生们将顺利找到并标注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随即,可进行更为深入的提问:“谁能说一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此环节,为解决问题,学生们将置身于隋王朝历史时空里,结合历史地图,分析大运河所联通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
   五、师生互动启发时空观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日常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思考行为,于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形成良好时空观核心素养。期间,可考虑到历史时间、空间相对广泛,知识点比较繁杂,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多使用、绘制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知识。当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指导他们注意时间顺序,妥善安排每一个历史事件。绘制完思维导图以后,学生们将对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空间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中养成良好时空观核心素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启发学生构建良好时空观时,可先引导他们自学《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课程内容。当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以后,为他们布置一个任务:提炼中国早期人类代表。任务驱动下,与学生一起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期间,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指导他们直观展示早期人类代表遗址和时间,提示他们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维导图。师生互动中,学生们将以“中国早期人类代表”为中心,从上至下设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几条思维导图分支,准确归纳出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再在“北京人”分支上延伸出距今已有70-20万年关键信息。在这里,通过师生互动绘制思维导图,可让学生形成良好时空观。
   六、结束语
   理清曾说:“一个人要想走什么样的路,受本身素养影响,只有先提高素养,才能脱颖而出。”要想提高学生时空观核心素养,让他们弄清历史时间概念,了解历史的纵横深关系,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问题等的设计。同时,要精心选择能够体现时空观的史料素材,以师生互动方式培养学生时空观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七年级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
   [2]张志燕.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的培养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厦门市湖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3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