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劳技课教学改进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亚丽

  摘 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背景下的初中劳技课堂直接对应的核心素养要求就是实践创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三个基本要点,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重视课堂的综合性,避免开展单一、机械性教学,发展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从当下劳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创新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为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劳技课教学提出了开发乡土课程,转变教师角色,合理设置真实情境,注重师生交流,完善教学评价的教学实施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课程;生生互学;评价方式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学科载体就是劳技课程,笔者结合当下初中劳技课堂的现状,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了改进当前初中劳技课程教学的研究,笔者将从初中劳技课程的现状,教学改进的实施意见和反思三个角度展开研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初中劳技课教学现状
  初中劳技课属于“边缘”课程,在中考大背景下,学校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而内容相对于当下缺少动手锻炼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劳技教师很多也是“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当下初中劳技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资源不同模块之间难易程度差别较大,部分模块脱离当前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经验,学习难度较大,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 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完成书本上的作品为教学目标,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缺乏解决问题的情境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没有得到锻炼。
  3. 缺乏学生同伴交流情境的设置,同伴互助,生生互学在课堂中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同学之间交流协作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
  4. 师生关系较为陌生,有别于其他课程,劳技课堂以动手为主,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环节的设置,教师无法掌握班级的实际学情,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5. 课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评价以结果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对学习持久的推动力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 核心背景下初中劳技课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开发乡土课程资源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劳技课堂,教材只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媒介,教材所蕴含的教学目标、技能要求等其实并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材只是为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而服务的载体。教师不应该完全被教材所限制,特别是对于离我们学生距离很遥远或者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的模块,教师完全可以找寻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乡土教材的开发。
  比如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茶叶制作工艺等开发相应的茶艺地方乡土课程资源,可以从茶的历史渊源出发,学习当地茶叶的制作工艺和泡制手法,可以邀请当地有经验的茶农家长到校给孩子们拓展课程,可以到有条件的家长家里进行实践操作,完全可以开发出适合当地孩子的校本课程资源。每个地區都有着地方特色,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够从这一点出发,相信开发出来的课程肯定会更加适合当地的学生,也可以在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孩子的家国情怀,提高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对劳技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适当转换教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新课改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依赖和记忆,而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由此可知,初中劳技课堂教学要重视发挥学生主动性。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也提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之下,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笔者认为教师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适当地转变教师的角色,将课堂的主体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他们内心依靠教师的想法,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劳动技术这门课,从内心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只有充分发挥课堂学习主动性,学生才会对劳技课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手掷飞机”时,教师就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于是教师也就变成了裁判和教练,课堂也可以直接从教室改到了操场,变得更加开放。首先是裁判宣布规则,要求每个小组制作两架纸飞机进行比赛,从滞空时间、飞行距离两个尺度给予评分标准,为使学生更具创新性,要求每个小组制作的飞机必须是不同类型,如果不在教师方案中的飞机模型可以另行加分。第二阶段教师担任教练,只需要发给每个小组制作好的模型和制作方案,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和制作,并在小组制作环节以教练的身份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在制作和试飞环节,每个小组都可以随时向教练进行提问,在开放式活动的场景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纸飞机的制作和讨论,并且会出现更多新的设想。在比赛环节,教师的角色就又转化成了裁判,以按照大家都认同的规则给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体验感十足。
  (三)合理地设置真实情境,有效发挥生生互学、同伴互助在劳技课堂中的作用
  传统的劳技课堂,往往是教师拿出样品模型或者图形,然后分解步骤教学生完成制作,期间还夹杂着教师的一些问题链的设计,整个过程中基本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对较少,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同伴交流的交流与互助。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利于形成小组合作的课堂氛围,以实际的情境的创设来促进生生互学、同伴互助。
  在学习“束口袋”的制作这节课时,以往教师往往是展示束口袋,然后教学生步骤等等,学生的有效合作比较少,如果课堂环节进行重新整合,设计由模仿到创新的模式。教师先进行合理分组(4人小组),分组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束口袋,要求每个小组进行仿制(要求人人都做一个),并明确评比的要求。直接仿制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因为要评比,于是小组内的同学肯定会想办法一起拆开原来的束口袋,在拆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束口袋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小组讨论,就基本能够制作了,但是肯定会存在部分学生对平针法的学习是不到位的,于是生生互学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仿制结束后,就是创新环节,能不能设计出样子新颖的束口袋,包括束口的形状或者材料的改变,袋子的形状改变和上面图形的搭配创新等,创新环节更需要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注重师生之间交流平台的搭建,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机制
  在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引导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初中劳技课程模块比较多,可能布艺做得不错的孩子,到了电工或者厨艺的时候就完全不会了,而劳技课程的特殊性,课堂以让孩子动手为主,师生交流的氛围先天就比其他学科弱,因此加强师生交流平台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课堂,基本都是以教师教为主,教师的精力放在了讲授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自然就少了,如果采用微课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前拍摄微课视频材料,存在学生的平板电脑里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平板电脑里的视频材料,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各个小组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另外,针对劳技课相对较少的问题,结合目前信息化交流的趋势,劳技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提倡孩子们在群里面相互分享作品,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们交流心得,还可以以QQ的说说和微信的朋友圈进行单独的交流评价,以网络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师生平等交流的渠道。
  (五)完善劳技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多种评价机制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因此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传统的劳技课堂评价模式往往比较简单,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也比较单一,往往是从制作的精美程度等进行评价,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劳技课堂,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过程本身,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设置过程性评价的内容,设置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来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形成有体系的评价机制。
  1. 从小组合作的角度,对小组同学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生生互评,以小组之间同伴的生生互评体现学生对小组活动的参与热情与有效性。
  2. 从对小组整体评价的角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并从教师和组间互评两个角度,对每个任务小组的达成度和课堂参与积极程度进行评价,以小组竞争的形式促进长效良性循环的形成。
  3.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一是設计家长评价表格,以家长评语的形式加入家长对作品的评价,同时也提升家长对孩子劳技作品的关注度;二是设计不同维度的学生投票评价表格,从美观度、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性等层面进行学生投票,选出各个类别的最佳作品;三是以QQ说说、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引入广泛的社会评价。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劳技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1. 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模式,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师手把手教技术,学生照着教师进行模仿的课堂中走出来,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形成。
  2. 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训,以生生互学、同伴互助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社会责任意识得到加强。
  3. 教师要关注劳技课程融合性的特点,从劳技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技术、工程、数学和科学知识入手,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注重构建与应用模型,促进学生的劳技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 结语
  总之,初中劳技教师要逐渐摆脱传统教材的限制,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新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教师角色的转换、生生互学同伴互助情境的设置、良好师生交流环境的设置和完善劳技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来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之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产生对劳技课程充足的兴趣,在小组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促成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国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7).
  [2]蒋运涛.新形势下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方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7(6).
  [3]姜国园.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的生活化[J].当代教研论丛,2017(4).
  [4]徐进高.微课助学,翻转课堂:构建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新生态[J].新课程(中学),2017(5).
  作者简介:
  吴亚丽,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