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劳技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劳动与技术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由于很多现实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实现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劳动与技术才能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54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劳动与技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的缺乏、兼职教师对课程认识的不足等使得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热爱很难转化成自身的素养,削弱了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功能。本文将以劳技教师的视角,从几方面探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立足学生,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学生的未来而服务,教学内容更应该选取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部分。例如,苏教版劳技教材每册都设计了家政单元,教师在教学基本的家政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这部分内容的拓展对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素养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动手实践”是劳技课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课程特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術素养,同时获得直接的劳动体验。因此,劳技教师要熟悉课程纲要,从理论的角度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了解了整个课程的目标之后,劳技教师还要对课时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全吃透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以木工为主题,课程纲要中提到建议在小木工的教学中加强木制品加工过程中锯、割、切、粘、磨等技法的学习。其中手工锯、木蜻蜓、迷宫盘、木笔筒的制作都需要用到磨的技法。但具体到每一课时,我们在设计关于“磨”的教学目标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手工锯是小木工的第一个作品,学生初次接触“磨”这项技术,加上手工锯的打磨是为了让手工锯更加圆润,使用起来更方便,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到让学生了解打磨工具为砂纸,同时初步了解打磨技术。到了木蜻蜓这一课时,打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是否成功。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打磨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制作打磨的工具,降低学生打磨的难度,更要找出蜓翅的角度,以提高学生作品的成功率。而迷宫盘、木笔筒这两课中,打磨是为了更好地将木板粘合,使作品更加牢固和美观。前面两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打磨技巧,打磨就不再是这两件作品的技术“难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再将打磨列入其中。
只有完全熟悉教材,才能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加准确。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得到劳技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可能。
三、 改进方法,让劳技课堂“有的放矢”
劳技课堂以学生做为主,教学流程相对清晰。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劳技教师应该尽量将教学时间缩短,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精简上课语言,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学生对做手工的热情显而易见。然而,很多学生的热情停留在做手工表面,而不愿意去思考怎么才能从技术的层面将手工做好。因此,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做竹蜻蜓时,很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准备上课,一看要不停地打磨,顿时失去了兴趣。于是,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先做了很多范作,有的是按要求打磨蜓翅的,有的是角度打磨不到位的,课前几分钟,我让几个学生随机挑选竹蜻蜓比赛飞一飞。结果,有的学生一飞成功,有的学生试了很多次都不行。看到这样的情形,很多学生纷纷拿起参赛的竹蜻蜓,比较起来。这一比,学生马上明白了只有打磨到位才能做出能飞的竹蜻蜓。问题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品成功率,也让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其次,充分利用范作,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劳技教师将正常尺寸的范品展示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看得并不真切。因此,很多教师会放大范作的尺寸,给学生一个更加直接的感受。另外,还可以更换示范材料,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
不同于其他课堂,劳技课堂上学生需要更多动手做的时间,为了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劳技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化繁为简,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劳动与技术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劳技课堂上的主人。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劳技教师更应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评价。只有这样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华莉娅.初中劳技课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7(9).
[2]丁宇红.劳技教师教学素养剖析及策略——兼谈劳技教研方式的创新[J].上海教育科研,2016(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张西兰(1988.2—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劳技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