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言素养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需的素养集合,小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可以参照高中执行,小学语言素养引领下的识字教学要正确处理识字教学与写字、读写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识字教学的培养,要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审美创造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素养;识字教学
  一、从语言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识字教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强调培养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人,是由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教育研究学等所提出的识字教學观。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当前的识字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并且让学生的发展可以更加有序进行。让学生更好发展,处理好每一个字的形、音、意义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联系口语教学、写字教学、读写教学间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更好发展,遵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汉字形态规律,让学生的识字能力、水平可以向着更高一层发展。
  (一)综合掌握字的音、形、义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其发音、意义、形态而构成的,识字教学是把这三个要素做到有机统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字的音、义不熟悉,那么识字教学就是要首先帮他们建立音义联系,再帮助他们对字义进行了解,根据每一个字的特点,让学习生字时,可以让字的字形、意义构建有机联系,让学生能全方位掌握汉字。如果学生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音义,那么识字教学就是重视其字形的辨认,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兼顾理解字的发音以及意义,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并理解生字。最后一步让学生在学习字、学习词时,与文章的上下联系掌握字的意义,促进三者统一。
  在古代文学发展中,其是以“三、百、千”为基础,对儿童进行启蒙式的识字教学,在传统文字学中,根据其“六书”理论将字的意义、发音、形态有机结合,让汉字可成为独立发展的体系。受这一观念影响,古代在汉字教学中主要是以六书为基础,但因为这只是对汉代的小篆适用,未能覆盖当前我们所学的所有汉字的形态以及意义的变化。从这点看来,探究汉字的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的教学也就由此产生了。以汉字发展而言,在不同的阶段下,汉字有着自己特点,但其所覆盖的网络以及发展均有涉及,所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的识字教学也是在这样的文字学理论中构建完成的。
  (二)识字与写字:先分流再合流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识字教学在识字与写字部分要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不同的年级阶段实施不同的策略,识字教学初采用的方法为识、写分开,根据学生的学段、侧重点不同开展有效的识、写字的教学,以此才能更好解决矛盾的问题。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侧重的是识字方面的教学。根据图式理论,在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均保存着知识的“单元”,把这些小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系统就是图式。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外在语言的文字符号,帮助学生可以在内中里构建属于自我的语言图式,指导学生把这些图式可以分解成单元并形成系统。例如形声字的归类,促进学生高效识字,并且能让识字量快速提升。但是,伴随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发展,其重心需要向写字教学过渡,之后达到识、写同步开展,让学生在形成一定识字能力基础上,把内在心理语言的表征进行图式外化处理,开展迁移性的写字练习并实现写字、识字共同发展。
  二、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
  (一)积累语言材料,构建语义系统
  首先语义系统是指单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对于汉字中的非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由本义拓展联想它的词义系统,上边我们提到过形、音、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一个完整的语义系统是语言积累的结果,例如: “本”字的本义是“草木的根系”,可以由本义引申词义为根本、主要的、推究本源、本来等义项。我们可以看出“本”字的多个义项都是本义“草木的根系”引申出来的,具体的义项解释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
  在教学时,需要传授学生汉语言文字具有规律性知识,交给学生可以一些实用的分析法,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看着无联系的单个词义知识点连贯起来,形成网络来促进学生更好学习。把各知识点放在完整的系统中,词义间的不同点自然也可以更好掌握。
  (二)发挥想象和联想,提高思维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共生教学中提倡“一个点,一条线,分层推进,多点共生”的教学。教师激活教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必须寻找学生“活学”的共生点,在教学情境中实现知识的互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共生课堂的关键。识字教学应该把字形看做一个点,运用形象直观的古文字形解析字的本义,从而引出引申义,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5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6、32—33
  [4]黄厚江.预约课堂的精彩[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3.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3:634.
  [6]佟乐泉.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1).
  [7]谭志平.字理识字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J].湖南教育,1998(5).
  [8]石爱花.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