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课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瑶

  目前各中职学校已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开设了中职心理健康课程。基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在心理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部分更是把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融为一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为求职就业奠定心理基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即将开始,《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将成为四门必修课中的一门。加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把两者相结合,能促使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更为具体,自我教育的功能也更为突出。
   一、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部分的课程现状
  心理课,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相关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可上可不上。探究原因,一方面,概念是抽象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中职生的学习专业色彩很强,如果课堂选取的案例远远脱离生活实际,会让学生觉得这个课堂索然无趣。再有不少教师还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对课堂体验性的需求与刻板的理论化授课模式形成反差,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落实到行动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需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二、体验式教学在心理课程的应用优势
  新课程改革对学和教都提出了体验的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环境和体验氛围中,才能加深其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他助、互助和自助。体验式学习无疑是有效开展中职心理健康课程的一个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悟?如何更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此,笔者做了粗浅的尝试,依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系列心理课程。现以心理课程中《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学内容为例,按照导-悟-知-行-评的操作環节,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中职学校班级都带有很强的专业色彩,某些专业招生数量上男女比例会出现明显差异。在新生心理普查时就发现部分同学曾因为班级里男女生比例问题产生困惑,尤其在毕业季在选择职业时觉得自己的性别与职业有冲突,担忧苦恼。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根据岗位需求、专业标准、人培方案、思政课堂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补充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
  (一)导(创设情境、亲自体验)
   第一个环节,首先应觉察性别刻板印象,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自主意识。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根据中职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有意识地设置各种工作场景,用生活化的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课前前测,用数据说话。创设模拟论坛“说说你心目中的男孩女孩”,把不可见变为可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即时反馈,引出本课课题。
   (二)悟(活动体验、反思观察)
   通过头脑风暴活动“你认为更适合男性(女性)的职业”学生碰撞思想,发言交流,觉察自己对性别的僵化看法,理解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学生将对事物的认识和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讨论,同时接收别人的观点并与之交流,从而得到新的认识。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后的反省,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形成正确认识。
   (三)知(知意明理、提炼总结)
   概念是抽象的,通过教学视频、教学微课等各种教学素材相结合,理解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及形成原因,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课堂效率。榜样启发,从突破性别界限的成功职业人的案例到身边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不应被性别偏见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未来,认识到面对择业突破性别偏见的价值和意义。
   (四)行(深化体验、巩固提高)
   只有参与体验,才能学会,学会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创设任务情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树立正确择业观。教师再次强调在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基础上进行择业,引导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可度,建立对职业工作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职业成熟度和综合职业素养。最后是课后拓展,实地调研。课后拓展作为教学的课后延伸,继续在课下强化感悟与实践。坚持以学生的主体指导原则,从学生的需求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课上”到“课下”,让学生体会由体验者转变为实践参与者的乐趣。这一阶段要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采访企业代表,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的需求,明确企业要求,实现校企对接、工学结合;记录身边的职业选择实例并分享到微信群里讨论;采访往届优秀毕业生,从中学习宝贵经验,增强就业信心。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进行职业探索,了解目前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自身能力,运用职业定位策略,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五)评(即时调整、应用检验)
   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习得结果来检验的。问卷调查,前后数据比较,提供数据佐证。心理漫画《我的明天》,提供成果佐证,检验学生择业态度的调整。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协作情况进行过程评价,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评多种方式相结合,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注意事项
   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中受益,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增强自信。在实际的操作中,仍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个半开放的课堂,心理健康课理想的环境条件应该是课桌是可以移动的,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且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开展活动,更要有信息化技术支持。
   2.做好素材的积累
  心理课仅靠教参和教材很难满足教师备课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学生在班群里的讨论,发现一些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平日里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点滴成长,最终都能变成课上的素材。
   3.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每一个专题都有对应的心理理论,对专业内涵的挖掘不但能让我们的课程更有趣,同时更有料。但也要避免过多理论讲述,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应有选择性,点到为止,最好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增进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4.营造积极的班级气氛
  體验式教学的课堂,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敞开心扉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团结的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学生才敢于尝试,勇于尝试,才敢于在同学们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5.保证体验的恰当性,不能只追求活动的形式
  情境设置应与主题内容紧密相关。创设的情境要真实贴近生活实际,能更好地让学生卷入可能的情境中,更真实地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压力与危机。
   6.上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体验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引导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并增强应对能力。心理课的问题通常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如何回答得既有趣,又有启发性,靠的就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作为积淀。
   7.兼顾主体与个体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差异,受限于个人能力、态度等问题,使得部分学生的体验可能仅浮于形式,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教师应兼顾某些个体的需求,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感悟,积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实现他助、互助和自助。
   在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知是基础、前提;行是重点、关键;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体验就是为了产生情,是连接知和行的媒介,所以,必须借助学生的切身体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实现知行合一,达到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