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适合的教育:育人内涵与可行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爱欢

  一、育人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适合教育”有效满足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实际发展要求,并且基于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一)生动诠释以生为本的理念
  “适合教育”是对于新课改教育目标“以生为本”理念的最佳诠释,与传统教育相比,“适合教育”更侧重对学生的关注。在这一理念中,传统教育中抽象的学生被进一步具化为极富生命力的个体,对每一个学生都基于其自身禀赋,朝其各自发展方向展开培养。“适合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是否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一定要看这一种理念是不是满足了不同个体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并基于不同学生个体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引导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体现了国家教育意志力
  新历史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如何更好地普及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可以在我国获得公平、均衡的发展,从而有效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对于优质教育的实际需要,仍是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适合教育”,就成为了我国政府层面的国家战略,更高效、完美地体现了国家教育意志力。
  二、可行路径
  我校办学特色为“美成教育”,即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公平合理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度过美好人生,实现快乐成长。“适合教育”背景下,基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美成教育”办学特色,从发展性、层次性、主体性、开放性这四个方面展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发展性:转变观念,营造适合教育氛围
  借助“适合教育”理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德育教师要首先转变德育理念,进一步发展为适合小学生特征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节一定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还要在对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在发展环节,要采取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个体展开差异化德育,而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就是公平化、合理化教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更具备一种发展性,借助发展性教育理念,就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德育,锤炼自身道德素养,从而最终获得一种个性化发展,实现自我美好人生。
  (二)层次性:齐抓共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作为整个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德育要具备一种层次性,除了主课品德课之外,其他所有课程中都要有层次地开展德育。借助“适合教育”理念,可以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师生交往中,举行各类型专题德育活动,并基于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将育才、育人给予紧密结合。对此,各科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掌握德育教学要求,挖掘不同学科教材所拥有的德育素材,基于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并分层次、分轻重,将这一些德育素材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得德育可以潜移默化地落实培养,与传统填鸭式教育相比,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得小学生更为快乐地掌握德育的基本内容,从而实现德育的最终目的。
  (三)主体性:以生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教师要明确德育的主体就是学生,故而要利用“适合教育”理念,对待不同学生,采取适合不同個体的激励方式,从而最大程度诱发学生上进心。对于小学集体而言,如果一个班集体想要共同进步,对正确行为予以表扬,对错误行为予以矫正,是适合教育最为公平、最为合理的教育方式。表扬和疏导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展开教育,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更亲近德育,实现快乐成长的教学效果。
  (四)开放性:激励导向,深化活动育人内涵
  对于小学生而言,少先队是小学生自己的活动组织,少先队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其他德育途径难以代替的。因此在“适合教育”背景下,除了课堂之外,德育更要具备一种开放性,少先队就可以融入德育的开放课堂,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在学校引导下,构建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寓德育于活动中。通过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更为直接地促进小学生获得德育情感体验,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虽然小学德育工作内容繁琐,但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及未来需求的人才,在小学德育中,一定要融入“适合教育”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树立全新的德育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 钱昭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