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弭文化差异 探寻适合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带着对美国教育的种种疑惑,我与28位来自江苏省各市的同行一起,远赴重洋,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州立大学,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为期56天的專题学习。
  这是一次深度的专业学习之旅
   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评价”,通过专家授课、项目研修、考察交流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
   1.内涵丰富的主题讲座及研讨。培训期间共有20余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为我们授课,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了美国特别是加州的课程设置及评价。从“国家”“州级”“学区”“学校”四个层面,围绕“共同核心标准”“学区教材”“学校课程”等关键词,充分彰显美国教育的课程设置强烈的多样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围绕培训主题,专家们牢牢把握“其发展历程”“现行的课程设置”“评价的方式、内容、标准”“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这样做有哪些优缺点”等核心问题,以TIMSS、PISA、PIRLS以及州标准考试等测试为例,通过讲座、研讨、个别对话等形式,让我们参与其中,加深理解。
   2.简捷创新的媒介技术及应用。Aurasma让一张张看似普通的图片,呈现其背后的动态实景故事;Padlet通过网络让学生方便地呈现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评互动;Credly借助于“互联网+”,对学生的在线学习、个性成长、品行表现等进行适时的评价……一线教师的展示,让分享学习成果、制作小游戏、提高阅读力、制作思维导图等变得更便捷,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让教学变得充满变化与激情,充分体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3.现代前沿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近50场的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不论是实践视角的“目标制定的Smart准则”“5Es教学法”“6W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中的作用”,还是理论视角的“研究方法论中的7个核心概念”“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等,他们首先利用大量的教育案例让我们知晓理论的实践支撑,然后安排现场演示、现场体验、场景模拟等环节,最后通过个人反思、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的方式,让我们置身其中,真正体会理论的价值与实践用途。
  这是一次深度的考察游学之旅
   有人说,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本次56天的考察学习,主办单位、承办大学、班级内部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考察交流活动,让我们对美国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1.考察教育的校园行。参观大学,了解到美国大学生读书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学费、学业;参观中学,了解到前沿的课程设置、个性化的分层学习、灵动的选课走班;参观小学,了解到在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与大家一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美国的中小学在遵循“达到州规定的课程标准”以及“使用学区所选用的教材”这两个规则的前提下,既重视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的开设,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的专长,设置主题丰富、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各个学校都大力推行并开设实践性的体验课程、趣味性的活动课程、人文性的艺术课程、整合性的STEM课程。
  2.考察生活的自由行。不论是在美东还是在美西,不论是在大学还是在小学,不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超市里,残疾人可以与大家在一起自如地学习与生活。当公交车司机发现有残疾人要乘车时,他会主动下车、热情问好,并完成放下桥架、推残疾车、固定链条等一系列动作。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关爱残疾人行动,不再是停留在嘴边,更不是停留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它已经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细节随处可见。
  这是一次深度的对比反思之旅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关注美国的小学数学学科。走进图书馆,我关注小学数学教材;走进学校,我关注数学课堂;遨游网络,我关注标准化在线测试……在一次次的关注中,对比差异,反思优劣,寻找相融、相通、适合我们的数学。
   1.小学数学教材的对比与反思。在大学的图书馆中,翻阅全套超过3000页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的实际情境图、各式各样的学具图例、需要学生探究表达的板块设计……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原则与美国一样,都依据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以苏教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场景、互助学习的卡通人物与操作的学具图例。编排上整体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注重知识内在的整体性、逻辑性。而美国教材将同一领域内容大多集中编排,且体系不够完整,比如分数四则运算的所有内容全部安排在五年级,但其中唯独缺少分数除以分数的内容。
   2.数学学习方式的对比与反思。美国的课堂中,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基于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并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应用,从而逐步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与中国学生相比,可能在难度、深度、广度甚至扎实度都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许多的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领悟的,而且往往能够在应用中举一反三。课程改革以来,中国式数学课堂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越来越弱化知识记忆,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素养的积淀、生命的关怀。
   3.数学学业评价的对比与反思。目前,全美学生的数学学业检测已经全部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全美的学生都要参加标准化的在线检测,以便形成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检测的试题完全依据《共同核心标准》,更多的是指向学生能力养成、素养形成的试题。反观中国的数学学业检测,一般以考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为主。近几年,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试题中呈现了方案设计、自主探究等内容。
  56天的学习,在一次又一次的中美对比、问题反思中悄然度过,但是关于适合国情、校情的“适合教育”“数学教学”的深层思考,却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中逐渐蔓延。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督导室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