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数铣中级考证》项目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廖石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但从总体来看,与国家实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需求相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亟待提升。以中职模具专业的《数铣中级考证》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理论实操分开教学,理论部分都是直接下发纸质题库,然后学生背诵记忆,而实操课堂则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尽管教师在课堂已讲解得非常清晰,但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多次重复解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不能顺利地把工件加工出来。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信息化条件下实施项目教学,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创建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信息的处理、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的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信息化条件下数铣中级考证项目教学,是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教学大平台,通过整合学习资源,形成课程学习的资源库,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设计学习项目,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职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信息化条件下项目教学实施策略
(一)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
1.创建课程
借助泛雅集团超星的“学习通”,创建“数铣加工”网络课程,完善相关的资料,上传教师的头像,点击创建后会自动生成一个课程的二维码和邀请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加入到课程中来。
2.目录设置
课程创建后对课程的目录进行设置,包括课程课件、相关微课视频、课程教案,设置答疑讨论区、在线作业区、考勤查询区以及在线测试。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所需学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资源共享
学生每学习完一个项目,就把自己的成果和学习经验分享到平台上,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二)移动平台资源包的整合及设计
1.建设“碎片集成”的网络资源
摒弃传统学科体系形成的原理、概念、应用举例到习题的模式,以一个完整的加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要求的原理、概念、知识点、操作技能等融入到项目的实施中。把每个单元或章节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做成课程碎片化的要素资源,可以采用图片、视频、文档、图表等多形式分好类别,存入资源库中,形成课程资源包。例如在数铣中级考证课程教学中,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讲解完一个完整的中级考证综合题,然后学生分小组去实操练习,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一个综合题涵盖的知识点太多,老师讲完后,学生往往只记住零星的知识点,在真正实操时,学生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导致考证工件无法加工,理论知识学习部分,由于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导致记忆不牢固,效果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把考证综合体进行拆分,分为安全操作要求、对刀操作、平面铣削、外形铣削、内腔加工、钻孔加工,并对应做成微课资源,附上相对应的教学PPT,理论部分则整理成小模块形式穿插在各个微课后,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拆分后的知识点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的零星时间进行学习和记忆,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平台查找相关的微课视频,找到解决方法。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不愿意去学习概念性的知识点,他们觉得老师的讲解枯燥乏味,死记硬背,过后很快遗忘,把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随时点击翻看,针对性强,用时短,学习效率高。
2.源于企业的“项目学习包”设计
企业对中职模具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是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无需再进行企业的二次培训,基于这点,在数铣加工的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习,而是参照企业的实际生产订單进行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项目,考证要求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因此,在数铣中级考证教学中,把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融入到每道考证题中。例如,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张空调换气阀的加工订单,该订单主要是完成孔的加工这一工序,数铣中级考证题六正好是考核学生钻孔加工这一技能,把订单中的孔加工工序融入到考证题六这一学习项目中去,并以订单来创设情境,引入教学,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共同商讨,每个学期均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体验生产任务,进而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源于企业的“项目学习包”设计,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就业做好准备。
二、信息化条件下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在传统的数控专业《数铣中级考证》教学中,理论实践分开,理论课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而实操课则是按照“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检查评价”,这种单一的、被动的“传递—接收”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突显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在数铣中级考证教学中,尝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项目式教学,把空间网络学习环境和实体课堂环境相融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步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显,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教师课前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微课视频、教学PPT、学习任务清单等资料,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加入课程,接收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课前任务,遇到不明白的知识,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发起讨论,同学们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启发,由于发言的自由性,平时课堂上不善言语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活”了。 (二)实时监控,调整方案
教学平台上,教师实时关注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学生疑点最多的知识点等,教师要及时解疑。学生的参与讨论情况、在线学习时长、任务完成情况等系统都有反馈,教师可通过反馈结果,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及设计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三)职场体验,学做合一
数铣实训车间参照企业车间的布置情况进行设置,分设工艺制定区、零件加工区、质量检测区等,同时,根据教学要求,多媒体室还设置了资料查阅区、小组讨论区、产品展示区等,把企业的管理方法融合到实训课堂上,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实训室的制度要求,学生上课的课堂,就是今后工作的企业环境,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每个寒暑假,学生分批次到校企合作工厂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里面“真枪实练”,学习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四)成果分享,专家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项目后,把成品放到展示区进行分享,小组间相互检测及评价工件,并调好评价表,邀请校企合作专家对每个小组的成品进行检测和点评,专家以企业的标准对工件进行测量,指出学生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信息化条件下项目教学实施案例
下面以《中级考证题1的外形铣削加工》案例来阐述信息化条件下数铣中级考证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如图1)。
(一)课前准备,模拟演练
教师课前制作好削加工的相关微课视频,包括平面铣削粗精加工微课视频、外形铣削粗精加工视频、挖槽粗精加工视频等微课,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测试模块。借助学习通平台创建班级课程,完成课前任务卡,包括刀具准备、毛坯准备、加工工艺的制定等。学生登录平台,查阅切削用量手册,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点击微课视频,学习加工案例,外形铣削刀具选择注意事项,工艺制定相关技巧等。
(二)动感化情境,明确项目
创设情境:校企工厂接到一张生产订单,生产车间需完成零件外形轮廓的加工。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工厂化环境,课堂即生产车间,简单说明订单要求,包括加工材料、加工数量、加工工时、产品需求、质量精度、订单时间,强调安全操作。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承接生产订单,回顾数铣实训车间安全规范操作流程,“5s”管理,阅读订单说明,完成检测评价表。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在严谨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件加工,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腻的职业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信息化设疑,分析项目
借助“学习通”平台,推送以下疑问:①完成该工件的外形铣削需选用什么刀具?②如何制定加工工艺?③切削用量如何选择?④设置刀路时参数如何设置?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以及课件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工艺路线,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员的分工以及参与情况,并做好记录。教师在线监控,把握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疑,指出工艺路线存在的问题,引导组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分工合作析疑,实施项目
任务一:刀具卡、工艺卡填写。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两卡的填写。
任务二:MasterCAMX5软件绘图并设置刀路,进行模拟加工。每个小组在多媒体机房完成二维图的绘制,完成刀路的设置,并进行模拟仿真,检查刀路设置是否正确,确保无误后,处理生成加工程序,保存程序。任务三:首件试切,每个小组领取毛坯进行首件试切,对加工出来的工件进行测量,小组探究试切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案。任务四:根据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正式加工。
(五)在线测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加工后,在学习平台完成每个项目相对应的理论测试,由于理论部分很多都是本次加工中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学生在加工的过程中已理解了这些知识点,所以在测试的时候,学生都能很快完成理论测试,在理解基础上去记忆,更为牢固。避免了以往学生对题库的死记硬背导致效果差的情况出现,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六)专家进课堂解疑,检查评价
每个小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完成学习评价,分别是自评和互评,小组长进行汇总,并对本小组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结归纳,思考今后如何改进,教师则辅助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完成师评部分,最终完成学习评价情况。每个小组长汇总本小组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点,向企业专家提问,专家解疑,并在今后的加工中进行改正。
四、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一)實施效果
首先是课程资源包建设初见成效,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项目教学,“数铣中级考证”这一学科的学习资源包已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是学习者接受度高,接受调查问卷的同学中,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92%的同学都更喜欢“信息化条件下的项目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特别是成绩中下段的同学,尤为活跃。再次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实操部分通过的同学,理论没通过,从而导致考证通过率较低,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的项目教学,理论部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再枯燥乏味,学生考证通过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95%的同学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化条件下的项目教学,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包,课中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后完成学习分享,学习评价,老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增多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增强了。
(二)存在问题
1.信息化教学设备差异
开展信息化教学,学生的课前学习大部分都要依赖手机来完成,但由于学生所用手机差异性,导致学生完成任务差异性存在,甚至个别学生手机网络差,无法接收到学习任务,导致课前学习没完成。
2.课程资源包有待完善
由于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但资源包并没有涵盖每个同学所需的知识点,教学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3.差生关注度欠缺
线上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完成,但对于差生来说,他们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可能看完了微课视频,还是不能理解内容,而老师没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或示范,导致差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提不上来。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7年度课题“信息化条件下中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机电专业教学为例(120173120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