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交桥”不是一天建成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淑亭

   一、活动背景
   “立交桥”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一课程发生在幼儿园的中一班,班上的孩子从小班就开始跟着邱老师,彼此也培养了相当的默契,中班年龄段的孩子经过小班一年的积累,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建构经验,“立交桥”这一游戏交织了时事新闻、建构经验、教师意图。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及时介入游戏  时间:11月26日
   实地记录:豆豆小朋友进入积木区,已经有5分多钟了。他拿着纸砖一个个地开始垒高(竖着着地),每次垒到第4块的时候,搭建的作品就塌了,豆豆尝试了几次之后,豆豆顺手放下了纸砖,他的眼神开始转向旁边小朋友的搭建游戏,邱老师观察到这里,就轻轻地走到豆豆旁边,她学着豆豆,也拿起了纸砖,一块一块地垒高,同时,她也将手中的纸砖递给旁边的豆豆,只见孩子接过邱老师手中的纸砖,继续开始垒高……邱老师说:“我看到,豆豆搭的越来越高”而此时,豆豆的眼神又转回到自己搭建的作品上,邱老师说:“我记得你昨天在积木区垒高的时候,是横着,一块一块搭上去的”。只见豆豆横着垒高了5块纸砖,很快又站起来,从积木柜中拿了两块纸砖,继续垒高……
   (二)发现孩子意图
   实地记录:邱老师在旁边与豆豆进行平行游戏,也在一直垒高纸砖,豆豆说到:“我要搭一个港珠澳大桥”,听到这句话,邱老师停下了手中的搭建动作,重复到:“豆豆要搭一个港珠澳大桥”接着,豆豆站起身,从积木柜中用两只胳膊抱起了一些纸砖,一边走一边说:“港珠澳大橋很大,要往这边”听到豆豆的这句话,邱老师站起来,蹲到旁边的位置,观察到,豆豆左手拿起纸砖,右手接过后开始平铺……邱老师环顾积木区,看到越来越少的纸砖,看到了小块积木区的“留白环境”,接下来老师的支持似乎已经越来越清晰……
   (三)投放意图材料  时间:11月27日
   区域活动结束后,邱老师列出了一张积木区的“补货”清单:港珠澳大桥的建筑图片、同样规格的易拉罐、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通过网上搜集港珠澳大桥的图片,将其打印,粘贴在积木区的留白墙面;通过在家长群发信息征集,在积木区投放足够多的易拉罐和不同类型的汽车模型。
   (四)参与孩子游戏  时间:11月28日
   实地记录:隔了一天,豆豆吃过早饭后,就来到晨谈版前,做起了计划,邱老师观察到,豆豆将自己的区域牌贴在了积木区之后,从身边拿了一支笔,在自己的区域牌下面画了起来。班级晨谈的时候,邱老师说:“我发现豆豆的区域牌贴在积木区这里,而且还画了自己的区域计划,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豆豆的画的是什么”,豆豆说:“我画的是港珠澳大桥”,听到豆豆的描述,邱老师好奇地问到:“那你的计划是?”豆豆接着邱老师的话说:“搭个港珠澳大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我在电视上看了”“我在妈妈手机上看的”。晨谈结束后,豆豆走向积木柜,双臂抱起了一些纸砖放在地上,接着蹲下来一个挨着一个在地面平平铺纸砖,邱老师蹲在旁边拿起了长条积木,也开始一块挨着一块平铺,同时,也拿起了搜集来的易拉罐,递给豆豆,当他接过我手中的材料,邱老师敏感地发现,孩子迟疑了一下,但很快,豆豆将易拉罐竖着放在了纸砖的旁边,并转头看了一下积木柜,便站起身来,从绿色盒子当中拿了两个易拉罐,继续竖着放在纸砖的两边,接下来的几分钟,豆豆将积木区的易拉罐一些摆在了纸砖的两边,一些摆在了邱老师拼的长条积木两边,豆豆站起身来,开心地看着自己的“港珠澳大桥”说:“我搭完了”,说完很快走到积木柜中,拿出了一辆救护车和一辆大卡车,开始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积木区里面的其他三位小朋友,看到豆豆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也纷纷走向积木柜,手中拿了一辆车,行驶在大桥上,不一会儿,积木区就开始有了新的声音,“堵车了,堵车了”,邱老师没有及时介入,而是观察游戏中的小朋友们,只见豆豆双手抱了一块长条积木,把港珠澳大桥做了“延伸”,旁边的小朋友手中的车,似乎更顺畅了。
   (五)丰富游戏情节  时间:11月30日
   上次积木区的“堵车”现象,给邱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邱老师在班级积木区继续“补货”:交通警察服装,警察人偶,各种各样的路标,一块特大的蓝色布料。为了紧跟孩子意图,邱老师很快将这些材料投放至积木区,同时,搜集了架空搭建的图片,粘贴在积木区“留白”的墙面上。
   这天,豆豆来到积木区,用长条积木平铺,旁边的洋洋说:“我们把两个桥拼在一起”,紧接着洋洋和豆豆拿了几块长条积木,“七拐八拐”将两座桥拼在了一起,颇有“立交桥”的感觉,紧接着,积木区的小朋友又纷纷拿起了小汽车,开始在桥上行驶,不一会儿,积木区里面又发生了“堵车现象”,豆豆把交通人偶拿过来放在了桥上,洋洋也顺势穿上了交通服,开始指挥交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积木区的孩子们在晨谈时候,在邱老师的帮助下先分工,然后再游戏。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立交桥”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游戏活动是发生在中一班的积木区,豆豆小朋友在积木区的游戏中呈现出了一种阶段特点,笔者以活动内容为主线,一一解析幼儿游戏行为、反思教师支持策略、透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及时介入游戏
   当豆豆在积木区搭建作品时,眼神开始关注其他地方,并且搭建过程遇到困难,成就感不强时,老师意识到,如果不及时介入,孩子就有可能放弃当前的搭建游戏,而游戏的质量也无从谈起。老师采取的策略是平行游戏和递材料,当豆豆在垒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邱老师说:“我记得你昨天在积木区垒高的时候,是横着,一块一块搭上去的”,这句话是在提示孩子的早期经验,也同时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了豆豆。因此,老师的平行游戏和递材料让幼儿的兴趣继续延续,同时,老师早期经验的提示,也让孩子在游戏中变得更加主动。
   (二)发现孩子意图
   邱老师听到豆豆的搭建意图时,重复着说了豆豆的话:“豆豆要搭一个港珠澳大桥”,意图便是孩子游戏的计划,对于豆豆而言,在积木区能够说出自己的计划,非常难得,老师的重复,其实是在强化孩子的意图,关注了孩子游戏的计划性。因此,豆豆在积木区能够蹲下来,专注地平铺纸砖,当邱老师了解到豆豆的意图,变充当起了道具师,为豆豆的积木游戏开始“补货”……
   (三)投放意图材料
   “补货”清单:港珠澳大桥的建筑图片、同样规格的易拉罐、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通俗来讲是“补货”,用专业术语是“添加新材料”添加新材料的根据便是邱老师对豆豆积木游戏意图的准确把握。港珠澳大桥的图片可以帮助孩子重构桥的架构;易拉罐可以做装饰,也可以做支撑物;汽车模型可以帮助孩子延伸积木游戏,拓宽游戏情节的可能性。
   (四)参与孩子游戏
   在这一环节的游戏活动中,豆豆继续搭建“港珠澳大桥”,并且这次是孩子自己主动将自己的区域计划以图像表征的形式,画在了晨谈上,可见豆豆在积木区搭建的意图性越来越强,在豆豆整个的搭建过程中,教师首先运用递材料策略,其次,教师客观描述了豆豆的作品,并提问“我看到,豆豆的港珠澳大桥建成了,什么时候,正式开通呢?”已在引发豆豆接下来的游戏,当豆豆将车放在桥上的时候,那个神情可以用“眉飞色舞”来形容。可以说,豆豆在游戏中有这样一种心理发展状态:源自兴趣-享受过程-有掌控感-有成就感。
   (五)丰富游戏情节
   经过上一次的“堵车”,邱老师进一步“补货”:交通警察服装,交通警察人偶,各种各样的路标,一块特大的蓝色布料。交通类的服装和人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游戏的角色,从一个人到多个人,尝试促成合作游戏;进一步丰富剧情,从单一情节到复杂情节,尝试发展高水平的、复杂的、富有成效的游戏。
   除了“补货”,邱老师通过平行游戏,尝试帮助幼儿建构关于“架空”的概念,让二维的“港珠澳大桥”发展为三维的“立交桥”。
   “立交桥”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游戏活动从持续时间、参与人数、剧情发展等方面在老师的支持下都在不断延伸、发展,自然一一延伸和发展的都是豆豆的游戏意图。孩子在放弃-自主解决-主动尝试-主导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支持策略是基于观察做出的。
  (深圳市龙岗区机关幼儿园龙城分园,广东 深圳 518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