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快乐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总体的进步,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多方的重视。年幼的小学生怀有十足的好奇心接触周围的各种事物,在思想价值观念快速发展与成熟的阶段,要发挥游戏辅导在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们健全人格养成夯实基础。本文的研究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游戏辅导的优势着手,分析如何发挥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供同行们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辅导
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必要课程之一,而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们的投入程度不够。小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们对游戏辅导形式有天然的好感,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过程中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活跃课堂的目的,自然的融入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当中。新课程标准下,游戏辅导形式的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快速融入心理课堂的活动中。
一、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对环境的适应力
小学生们对事物的投入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外在环境影响,借助游戏辅导的热身功能,能够帮助学生们缓解心理压力,当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焦虑、紧张等情绪时,借助游戏辅导能够平复学生们的心情,更好的适应环境。而在学生们状态较好时,游戏辅导能够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有动力克服障碍,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
(二)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大量学习机会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老师们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帮助学生们心理成长。游戏辅导的环境下,学生们获取知识更直观、更深入,学生们直接的感受,能够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们心理健康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价值。
(三)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特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发挥这一教育模块的价值。借助游戏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游戲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高效、更顺畅的开展。
二、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有效利用心理游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游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最关键的游戏方式,借助相对专业的心理游戏能够调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况,更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成长辅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游戏的种类多样,应用效果明显,老师们针对小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采取合适的心理游戏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们投入到心理游戏当中。例如,为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老师可以让学生画出动物世界中的你,学生们可以选择某种动物代表自己,这种动物和自己要有某些通性,通过这样的心理小游戏将学生们带入到课堂当中,提升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情绪得到缓解,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借助生活化的游戏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认知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借助生活化的游戏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水平。例如,为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这样的趣味寻宝游戏:将相同的尺子放在两名不同学生的书包里,一个书包杂乱无章的放置物品,另一个书包将物品摆放整齐,给学生们计时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个“宝物”。其中一名同学很迅速的将书包翻了个遍并找到,而另一个同学则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小游戏学生们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成长过程中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三)控制游戏辅导的时间和内容
游戏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固然有效,这是学生和老师们都比较青睐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游戏的内容设置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内容相符合,而非生手搬硬套的、为了热身而热身的应用游戏辅导的形式,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老师们也要严格把控游戏辅导的时间和内容,而非用游戏辅导完全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最佳选择是实现两者的有效、巧妙融合,既能凸显游戏教学的优势,又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游戏辅导的形式是为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老师们应该重视游戏辅导的知识含量,体现游戏辅导形式的目标,通过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体角色还给学生,从整体上做好把控,体现游戏辅导形式真正的价值,真正为小学生们心理素质提升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家长、学校、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老师们应该认识到游戏辅导方式对于学生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意义,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入游戏辅导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们的投入程度,帮助学生们既能正视自我,又能悦纳他人,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苏巧妙.用课例分析法探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创新教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2):26-30.
[2]孟睿.游戏导入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8):36-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6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