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校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其心理特点有着独特性,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我校努力探索“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为我校中职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室;中职学校;农村留守儿童
  1 中职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陪伴下成长,又正进入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其心理健康状态普遍堪忧,跟城市同龄人相比更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1]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对孩子教育和陪伴的缺失,对孩子内心感受缺乏重视,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面临较少的家长监督和教育,较少的父母支持和关怀,以及较弱的亲子关系。这些缺点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发展、自我意识、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容易情绪波动,易出现情绪的两极化,在心理上更脆弱敏感,易受环境影响。他们更容易遭受情绪波动和创伤,通常具有自卑感,较低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缺乏安全感,并且过于害怕或急于和他人互动等表现。
  2 “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探索
  “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目前已建立“蓝精灵”优秀辅导员团队,拥有高级政工师3人、网络工程师1人、三级心理咨询师5人、辅导室1个,并组建了一支以班级心理委员、系学生会心理部学生干部为主题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特色成长辅导室每天开放3个小时,由值班的辅导老师进行接待。对辅导室的使用实施预约使用,并采取学生预约、老师约谈、即时辅导等灵活机动的方式。不仅开展个体辅导、团队辅导,还拓展了“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使用功能,如作为心理健康的专业阅览室,学院进行个别教育的重要场所、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和贫困生“摸底”“问题”学生教育等都是在“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进行。每年依托“5.25心理健康教育日”为主线举行健康教育月,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影片展播,心理健康征文,心理趣味運动会、现场咨询,及“文明班级”“最美教室”“温馨之家”寝室等系列评比活动。“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围绕学生的需求,努力建设有中职部特色的心理辅导室。
  2.1 增加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参与成长辅导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学生对成果有满足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桌椅摆放设计,对内外的宣传活动,黑板报和墙画宣传等,主要都是学生负责设计和实施的。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室的预约接待工作,卫生值日等也主要让学生来承担,让学生充分参与辅导室的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增强对自我的认同感,增加自信心。
  2.2 增强学生安全感
  2017年4月,中职部为成长辅导室征集名字,最后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将“快乐成长”作为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名字,也表达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成长辅导室的建设是为学生而服务的,让学生为成长辅导室取名字,希望使学生有家的感觉,增强学生对成长辅导室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安全感。
  2.3 增加对学生的关怀
  “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采取灵活的约谈方式,将学生预约、老师约谈、即时辅导等方式结合,使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并通过建立微博微信辅导,网上互动聊天室和辅导网站等信息化网络建设,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的关怀与陪伴,弥补留守儿童缺失家长陪伴的问题。学生预约指学生可以主动跟辅导老师确定时间和内容;老师约谈,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和学生商定时间;即时辅导,对个别紧急情况可以立即进行辅导。在“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具体使用中,已经建立完善成熟的使用制度,实施预约使用时间,在没有预约时间段又可以即时使用的灵活机动方式。
  2.4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文明班级”“温馨之家”寝室评比、“最美教室”,心理健康征文、心理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建立同辈心理辅导团队,让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为同学的交流和心理需求提供服务,增加同伴心理健康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交流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互动的机会有限,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但是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通过增加同伴互动的机会和时间,在心理理论任务的表现优于同龄人。[2]所以“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对中职部学生的成长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探索“快乐成长”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增加自信心、安全感、增加同伴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怀等方面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提供更多机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03):88-97.
  [2] LIU Y,YANG X,LI J,et al .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 in School-Aged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China[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