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导航,让学生快乐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体验,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激励。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激励要及时,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语言有层次性,语言要饱含感情,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等。
关键词:激励;言语评价;课堂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72
中国有句古语:“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激励。”而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他的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体验,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激励。教师饱含感情的即时肯定和激励语言,对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学生兴趣、坚定学生的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比如口头评价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其它培养目标的评价;评价语言单一随意,缺少真情实感;评价目标统一,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的互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在采用激励性语言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和目的。
一、激励学生要及时,不能延迟
就像“打铁要趁热”,时间过去了、凉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有了精彩的发言、新奇的提问、认真的状态等好的表现或进步,尽可能第一时间做出肯定和鼓励,可谓锦上添花,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效果加倍。如果有延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经过思考后勉强给的表扬,效果就事倍功半了。
二、激励的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
较小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童趣和诱惑性的激励性语言,较大的学生要选择一些与认识、过程紧密结合的激励性语言,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自然沟通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使用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激励性语言,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习效率,照搬套用别人的方法,作用会打折扣。教师选用激励性语言不但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词语,这样才能对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对小学生可以夸奖说:你真棒,真聪明!还可以贴个小红花。但是对中学生就不是很合适了,这样说会更好:你很有想法,有见解!你知识积累很丰富!某某是个有理想、有毅力、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三、有层次性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平淡单调的激励性语言有碍实现情感的升华,要讲究激励性语言的层次性,如:“不错……很好……太好了”“很好,还有补充吗?……越说越好啦……完全正确”等等。激励性语言随着认知过程的深入逐渐升华,教师的语调热情也随之逐步提高,从而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得课堂气氛进入和谐的、饱满的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激励学生时要带着情感
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孩子,语气、眼神、表情甚至肢体语言都在传递信息。多年之后,孩子可能忘记了你说的话,但会永远记得你当时的状态、样子。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富有创造性的举动,用发自肺腑的话语加以肯定和赞赏,将会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五、充分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就是很好的激励
尊重学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之需。教师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授学生以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性格,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比如这样说:“某某同学,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坐下,谢谢你给大家的答案。”“请你注意自己的行为!”“谢谢你的配合!”一个“请”字,一个“谢谢”给了孩子们尊重,激励着他们向上向善。
六、教师要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对全班和学生小组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各学习程度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增加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全班和小组评价的重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以及讨论与合作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氛围,提高激励作用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地、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能消除学生的害羞、不安、恐惧感等。学生得到了肯定,能不断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舞台,从而形成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学生不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还会并把这种成功的心情和体会带到生活中,融入家庭和社会里,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艳云.教师评语与学生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
[2] 赵学勤.激励性评价的标准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2(11).
[3] 马艳云.教师评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響[J].教育科学究,2006(7).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兰苑中学 458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