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养成教育,让学生幸福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很多,如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作为小学班主任,首先应该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班级管理中,要以养成教育为主要班级管理目标。本文从班级公约的建立、学习气氛的形成、家校共育方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生;班主任
  习惯是长期的坚持下形成的一种处事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班主任,承载着学生全面教育的重任,在这个艰巨的使命下,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其次,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杜绝一切不良行为的发生和持续,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学生,有奖励有惩罚,张弛有度地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制定班级管理公约,促进学生成长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班级中,制度也要明确。开学之初,班主任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集体来制定本班的管理制度,以此来达到共同约束的目标。班主任如果是自己制定制度,在践行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制度成了负担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将学生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大家同意后开始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实现班级自主细化管理。
  例如:在带的班级中,教师实施了自主细化管理模式。在开学初,教师首先召开了班会,集体选举了班干部,之后又在班会上进行了班级管理制度征集活动,在相处不长的时间里,教师就发现本班的学生有的爱吃零食,不爱运动,更不爱劳动,有的学生还有一些自私的行为,没有集体荣誉感,最让教师头疼的是学习动力不够,都是在老师们的催促下去学习,而且还有的不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诸多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提议,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标准。其中特别地指出了,帮助别人加五分,课上积极的回答问题加二分,劳动课表现积极加三分,课间操表现出色加二分,课下作业完成较好加二分。这些都是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有奖就有惩,班级里吃零食的扣三分,同学之间打架的扣掉十分,出言不逊,谩骂他人的扣掉五分。教师将这样的制度贴在班级的醒目位置,让学生们时刻地谨记。在班级制度的鼓励下,班级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孩子们上课更积极主动了,同学关系更加融洽了,学习习惯也逐渐形成了。为了使这种机制长期持续下去,教师每个月都进行一次汇总,将每个人的量化分数进行公示,不管得多少分数,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礼物,这样就使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激发。
  制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要求的班级是不能取得进步的,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正是在这样的主动性中形成的,主动性的发挥离不开规矩的推动,更离不开班主任密切的关注。
  二、营造班级学习风气,改变学生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通常具有被动性,因为他们并不懂得学习是什么,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其终身幸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要在小学生中广泛推广开来。作为小学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具有主动性,改变从前的被动学习的状态。
  例如:教师每次班会都会提及学习的巨大作用,用一些名人事例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学习经历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教师都鼓励他们不要灰心失望,用那些反败为胜的事例去鼓舞他们。每隔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就让班级的孩子们去写一个小纸条,内容是近期的学习目标,教师并不参与学生的这个活动,目标是定给自己的,让学生自己在一个月后去看是否实现,每个实现了目标的孩子都会得到教师神秘的奖励。这样不公开的方式充分地保护了孩子们稚嫩的自尊心。在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们就会更加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为自己的学习之路披荆斩棘,在这一年中都能够懂得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终身的,在教师的班级中,教师力求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地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和学习态度,让他们的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感受到竞争带来的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养成良好品行
  家校沟通是班级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尤其重要,当前很多孩子都沉迷游戏玩具中,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晚睡晚起,滥用零花钱,这样的行为其实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单纯依靠学校教育也许效果并不好。作为小学班主任,有责任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针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尝试探索家校共育的各种有效举措,让家长关注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带的班级中,教师就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首先建立了微信群,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取得直线联系,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教师制定了一个表格,由家长每天如实来填写,其中涉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起床时间、睡觉时间、刷牙否、洗脸否、个人物品整理情况等,细化学生的一切行为习惯,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来改掉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比如,针对学生的卫生习惯问题,教师在课上播放了动画视频,将细菌在自己的身体活跃着搞破坏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们看,他们在动画的影响下逐渐地改掉了那些不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不能一味地娇惯孩子,溺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不能無视学生在家的活动轨迹,否则就会使自己的管理陷入片面的误区中。
  总之,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容忽视,这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大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小学班主任的责任。当前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其中包括行为性格偏激、不爱学习、痴迷电子产品、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关注和纠正,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0):42.
  [2]沈滨.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开启德育发展新征程[J].新课程(上),2018(10):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