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有效促进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作文也是如此,提倡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发展。而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小学个性化习作的角度出发,浅谈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促进;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一.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文章素材,习作千篇一律
  小学生自身缺乏文章素材的积累,缺乏一定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无话可说、没事可写。而且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主张学生背诵相同的素材像“名人名言、经典事例”,导致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
  (二)逻辑思维不清晰,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本身还处于思想和思维的发展期,所以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没有一个合理的文章结构,文章逻辑思维混乱,缺乏了一定的条理性。再有,小学生在写作文中,习惯借鉴于其他的作文素材,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学生作文失去了真情实感的表达,使文章变得空洞、没感情。
  二.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措施
  (一)仔细观察、用心体验积累个性化写作素材
  (1)专题化积累素材
  专题化积累素材,针对某一类型的素材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整理归纳,并全面地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引导学生将专题素材中的描述方法和情感表达进行分类让学生能够体会素材中的精神实质、学会文章素材的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将所积累的素材能够合理、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释放文章的个性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季节的描写素材,并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专题化积累的习惯,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专人化积累素材
  专人化积累素材,专门积累某个人的名人名言或者是某个名家的思想内涵,来确保知其人确知其事。通过对不同的人物的作品和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达到确实应用到习作当中的目的。例如,学生可以对唐当代诗人李白的诗词进行积累和分析,我们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会李白的善良和仗义,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感受李白的无奈和烦忧,我们还可以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对李白的浪漫主义感同身受。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诗句的积累,来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为学生个性化的习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
  (3)兴趣化积累素材。
  兴趣化的积累素材,即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积累写作素材,无论是古今中外还是绘画音乐,还是经史子集还是服饰建筑,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作为素材积累到习作当中。通过对素材的理解和认知,再将积累的素材转变为属于自己的语言,运用到习作当中,来达到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可以将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化的思维导图是锻炼小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生思维水平提升的有效工具。教师要善于借助思维导图让写作变成师生之间多向互动、思维碰撞的過程,从教师展示思维导图范例,到教师引导小学生根据写作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引领完成写作的过程应该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导”是为了促进小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充分发挥,是引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表达的过程。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介绍小伙伴”作文教学中,笔者就引入了思维导图。笔者首先让小学生回忆《少年闰土》一文当中刻画闰土的形象作者所采用的方法,然后引导小学生在确定写作对象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写作过程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运用圆圈图或括号图来展示思维导图,并在一级分支上写外貌、性格、品质等。在二级分支上进一步细化,例如针对人物的不同品质分别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表现,接着还可以在第三级分支上将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如何确定详略、写作的视角等进一步展示出来。在思维导图引领下,小学生不仅思维品质得以优化,他们的作文也更富有个性。
  (三)移情入文写出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触动小学生细腻的心弦,让小学生有所感悟,才能在习作过程中将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写出富含个性化情思的感人的佳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中,笔者就首先借助“口语交际”环节让小学生对教材上的三则小故事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故事当中父母做法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看法。笔者还组织学生分组就“口语交际”当中展示的小故事、就学生自己讲述的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讨论,并各自将对父母最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见、建议简单记录下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将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在作文当中表达出来。由于在写文章的时候小学生各自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的都是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移情入文,他们都各自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带回去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结束语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匮乏、缺乏真情实感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千篇一律现象。因此在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从专题化积累、专人化积累、兴趣化积累中加强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全面深入地了解积累素材,并融合自己的语言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从而做到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发展,使小学生作文做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参考文献:
  [1]马莹莹.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8,(2):149.
  [2]胡修峰.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6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