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阅读、作文、诗词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利器,同时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衔接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让自己的语文素养能够达到高中所需要的水平。诗词的背诵、学习也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学生拥有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有所帮助的。语文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阅读都可以有不少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一、 引言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建立爱国思想的基础,学生只有得到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拥有社会所需的正能量。同样,初中学生正是建立起主导思想的关键时期,老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知识的储备,也帮助学生产生真正正确的思想。
  二、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与理想人格的传播与教育,而这些内容则大概可归纳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当代学生的了解情况,学生只有真正地学习到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得到这些知识的同时,帮助自己的学习,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地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学生不断地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于祖国的民族认同感。
  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初中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只有所需知识的不断积累,初中语文的学习,各个方面的学习都会得到不断的提升。作为初中学习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学生拥有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加优秀的教育。古诗词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学生在接触古诗词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古时候的思想,从而学习到古时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而诗词,是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学习,更加好地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接触到古代的诗人的想法,从而了解当时的文风以及时代背景,从而产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语文学习。在初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帮助学生产生正确思想、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尺度。
  (一)以读为基础,建立文学基础
  阅读是学生面对语文的第一步,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将自己的内心所想更加流畅成功地表达出来。但是现在的教学大多数还都是那些所谓的提高效率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甚至考试中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弊端就是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固态学习形式,没有办法真正培养自己的能力,就这样一直死啃书本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得到培养,就算学生成绩好也只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没有办法满足当今时代对于他们的要求。
  学生学习古诗词最开始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学生经过不断的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的阅读,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清楚、快捷地了解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法。学生经过不断的阅读,更加清晰地掌握古时人们的思想。例如学生学习《赤壁》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当时苏轼所想到的场景。通过音乐、图画的反复阅读,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体会当时文人的所思所想,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当时的背景情况,从而得到相应的知识,进而获得传统文化的积淀。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理解
  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让课堂拥有了更加轻松的氛围,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熟练使用,帮助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的使用,一方面是可以帮助老师更加轻松地掌握课堂,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课堂的喜爱。
  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仅是老师放一放课件,多媒体设施已经成为中学课堂的必备品,老师们平时使用它大多数都只是放映一些课件,并没有把它的作用过多地使用。我们利用投影,和电脑的一些简单的flash小游戏,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一些影视资料、音频文件,幫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文学习的内容中去。老师利用多媒体,介绍所学诗词的背景情况,学生拥有了对于当时时代的了解,就会拥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轻松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拥有了当时的时代知识,也是帮助学生知识积累、学好语文的基础。
  (三)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阅读
  思维导图的使用,将阅读材料中大量的文字转化为图像的形式,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可以较为快速地接受思维导图的方式,从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同时,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在理解文章含义时提供一个逻辑性的引导,一步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在老师的教学和思维导图的引导中,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把握住文章中的内容,从而加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习知识的框架,所以思维导图不能完全放在课后,在课堂预习时就要加入进来,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自己的知识框架一步步建立起来,最后放到课后一举完成。其中,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是一步步地完善,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课后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是会更加流畅,而思维导图建立起来后,学生回过头来再一次看自己的成果时,也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不会是题海中的死板刻板的文字。而且分步的思维导图会大大减少学生课下作业的时间,学生就会有更加充沛的时间接触其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全面发展。   (四)利用课堂的互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是一门偏重于理解性的科目,学生不能仅仅理解文章诗歌的表面意义,还要了解到其中的深层含义。但是现在的大多数中学课堂的填鸭式教学,老师的照本宣科没有办法满足语文学习的这一需求。而且,老师这种独角戏式的教学,无法成功地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学生学得不好,老师们教的也很吃力,最后老师要讲的东西有的可能没有讲到,学生的掌握也不是很牢固。这就慢慢偏离了新课改对于现代化课堂的要求,学生连课上的东西都听不好,就更别说社会上要求的全方面发展了。
  互动式教学,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课堂中所有有益的元素,加入课堂中来。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多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堂的气氛带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课堂的同时,高效率的学习、理解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互动式教学利用高效率,缩短了课上课文学习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学生接触其他新鲜事物的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达到全面发展。
  (五)合理利用时间,大量阅读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是学生进行知识积淀,内涵、情操培养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用大量的阅读来帮助自己底蕴的提升,但是矛盾的是,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业刚刚开始紧张的时候,作业、课程量、学习时间难度的突然提升,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都有一些应接不暇,就更别说空出时间去进行阅读。许多学校的图书馆,要么桌子上落满了灰,要么就沦落为学生写作业的自习室,书架上的书几乎没有人动过。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中、书本上的数量很少的课文,根本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阅读量中规定的阅读字数。
  初中语文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对于文章、课文、诗歌的理解。需要对文章理解,不仅仅要吃透文章,还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要素,这就需要学生多阅读同类的文章,阅读大量著名作者的文章,去了解文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又一次需要阅读量。
  微阅读是让我们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内,利用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及身边的所有工具,进行一些快速的,简单的浅阅读。微阅读重要的地方集中在一个“微”字上,简单,简约,快捷,方便都是它的特点。你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候看一看书,上厕所的时候拿一张报纸,等待饭菜上桌的时候浏览一些杂志。微阅读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设备,载体上:杂志中的诗歌,报纸中的时事政治,网络上的短文软文……这些简单的快捷的阅读,虽然不能和认真坐下来的阅读深度相比较,但是你阅读到的内容也会保存在你的脑中,虽然无法十分清楚地完美还原,但是在碰到类似相关的问题时,因为以前的浏览,心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次接触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帮助自己内涵的提升。
  五、 结语
  初中語文的学习,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让学生有的可说、有的可写。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语文必不可少的成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知识储备相结合,就是当代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事,老师们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思想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萧芬.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2]胡春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9(27).
  [3]徐琳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作者简介:党和红,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