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领域的繁荣发展,为国民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诸多便捷,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走上了改革和创新的道路,多样化、灵活性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合进教学课堂当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优化及创新,有利于改善传统数学在学生眼中的乏味性,为学生提供多重形式的学习方法。笔者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内的现存难点,分析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融合优势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参考,共同做好当前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较为复杂、抽象的学习科目,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多数知识点仅利用教师口述、绘图两类形式来进行教学,其效果一般且学生的探究兴趣较低,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其灵活性能为数学课堂创造更多可能,例如以PPT代替一定的板书、以flash动画代替手工画图等等,既为教师节省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进教学中,又以生动性形式降低了数学教学的乏味感,达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数学探究欲望的效果,值得教师进行深入实践探索。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解析
  (一)数学教学趣味性不足
  在数学教材中,知识点以严谨性文字、公式数字进行展现,与语文等文科性质科目相比,数学教材中的多数内容本身不具备一定的“文字艺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此外,数学中部分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衔接性,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部分学生因以往基础不牢,在进行新知识学习时便会感到吃力,再加之教材内容本身乏味性、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单一性等因素影响,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便会受到影响,而兴趣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带着消极情绪进行数学学习,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抽象性较强
  数学本身是一门具备着较强抽象性的科目,进行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有着一定的潜在要求,而学生间不同的理解能力、数学基础容易导致学习问题的产生,最终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吸收。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圆与方程、三角函数等重难点知识点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以规范性的例题讲解来进行,部分教师为保障教学进度,保障学生能完整理解其中的解题过程、解题原理,个人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看来具备着专业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此类因素便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最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遗留问题。
  (三)整体性现象较为严重
  在国内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主要以班级内的课堂授课形式开展,由教师进行整体的教学引导及分析,学生在其中较多扮演着听学理解的角色。而受教学时间影响,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中,无法全面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仅能进行整体性的内容教学,保障班级内一定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该类方式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受到了忽视,最终学生个体的学习问题无法被及时、有效解决,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增长。
  三、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优势
  (一)提升教学生动性
  信息技术因其互联网特征而具备着较强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各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内的灵活运用,能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课堂生动性的增长,更大程度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正负数教学中,可利用丰富图片为学生展示温度计-5℃、收入+100元、支出-30元的图片,或在互联网上进行微课课件的下载,以微课视频中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趣味性十足的举例说明,以及图音画互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眼前一亮”的感受,让学生在视频观看、“游戏”中进行知识点学习,更好地保障教学趣味性。
  (二)降低教学抽象性
  信息技术的多样功能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开发,以信息技术中的具象性特点来讲,该类特性有助于教师有效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将数学概念或数学模型,以更为清晰、具体的形式,借助三维模型、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充分降低学生个人的学习难度,帮助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进行问题探究。例如部分学生因思维定式影响,对线段和直线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线段和直线没有较大的区别,教师便可利用三维软件,为学生展示直线可以无限延伸,而线段不能无限延伸的特性,以三维软件为学生构建具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三)个性化教学优势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学生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法分割,教师便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灵活性,以此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依靠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或课后复习等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与学生间的便捷沟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为便捷的问题交流机会。例如在几何图形学习中,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班级群为学生发送预习课件,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预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课上教师利用提问明确学生的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扫清一定的阻碍。此外,传统形式下学生仅能通过教室与师生进行面对面探讨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微课课件以供学生复习,利用社交软件完成与学生的问题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实现一定的个性化教学。
  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进行趣味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吸引力十足、与教学相关的课堂导入,能将学生注意力充分从课余时间吸引进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为教师教学实效性的增长奠定基础。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度存在不足,为改善此类状况,构建现代化课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以丰富的课堂导入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更积极、活跃的投入进数学学习中。例如在“角”的知识点学习中,笔者在课堂开始后,便利用PPT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锐角,并对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纷纷回答是一个角,有同学的回答更為精确说是锐角,然后经过笔者的操作,图中的角发生了变化,张开的角度更大,笔者又问学生这是什么?有部分学生便回答不上了,然后笔者以“这也是一个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角的相关知识。”的引导语言展开了教学。   (二)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抽象性的空间类知识点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重难点,部分学生因教材中图片的平面性,而导致其无法准确理解相关的抽象性数学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知识点学习和运用。为降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教师可采用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理解环境。例如在“平行线”内容的学习中,教材中展示了直线a在一个平面内、直线b从直线a旁边斜插进同个平面内的图片,作为一张平面图片,部分学生便看不懂图中所表达的意思,笔者便利用3D软件为学生还原了這一图像,并从各个角度为学生展示了直线a、b和该平面的相交情况,学生通过三维图像的观察,便能更好的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明白平行线在同个平面内不会相交。
  (三)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师经常强调的一件事情,但传统形式下,学生仅利用教材、辅助资料书进行课前的文字型预习,其预习效果一般,且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前预习,其方式和灵活性极强,例如教师可创建微信公众号,在其中每天上传预习课件,课件形式以图文、视频为主,课件内容以知识点简介、例题讲解、趣味背景小故事等形式开展,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预习任务,通过学生自行、或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公众号内容的学习,完成自主、趣味的预习。例如在“轴对称”教学前,笔者首先在公众号上为学生上传了轴对称概念解析、生活中的轴对称、轴对称趣味故事等课件,并为学生提出“能判断物体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简单预习任务,学生们纷纷进行了自主预习,在课上笔者以PPT为学生展示了年画、一对娃娃、手机等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以此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成果。
  (四)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课后巩固
  课后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大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及运用,较多依赖于学生在课后的教材阅读、习题探究中,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的课后复习便多了很多时间、空间层面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增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可利用社交软件、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交流便捷、资源丰富的复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完成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后,笔者在公众号上为学生提供了相关复习课件,并为学生勾画出判定方法、运用、判定定理的复习重点,学生通过复习课件的下载,都可在家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当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学生会首先在小组群内进行沟通,或询问班级中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或与笔者进行及时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中的遗留问题能够被及时解决,全面的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事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是必要且重要的,作为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理念进行及时反思,结合教学实况、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以此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初中数学教学变得具备多种可能,教师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特性,结合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融合与运用,不断改良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法与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6):41-42.
  [2]黄雨偲.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D].2017.
  [3]刘庭芳.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7(6):88-89.
  [4]郭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整合的教学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
  王晓涛,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市郾城初级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8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