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积极而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学习体验,教会学生准确表达自己情感需求,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渗透作文教学,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抓住读写结合最佳训练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课前“三拼”,为常态课的课堂教学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要想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还要做课后的“三清”。
  关键词:小学数学;灵活;课堂教学;策略艺术
  一、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教学中要读写结合,贴近学生写作实际和符合学生写作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边读边写和学用结合有利于知识巩固。在写作中形成知识技能,有效促进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以读为主,反复熟读,品读领悟。阅读和写作是互逆过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和写作要有机结合,才会实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课文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要读出感情,引导学生“精读”把课文读懂,读出课文中的内涵,读出课文中的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灵活品读课文中匠心独具的“例子”,激发学生阅读乐趣和成就感。
  诵读仿写内化摘抄积累运用。仿写是写作的捷径,能有效提升学生自己的写作水平。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仿写资源,教学中要有效充分利用课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学完每篇课文后,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好词佳句和段落,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在写话和作文中。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整理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并在日记、作文中运用。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依据课文材料,挖掘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点。读写结合训练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学习迁移,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思维拓展,想象补空。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课文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挖掘。读写要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读写结合方法要多样化,可对课文中的简单句子扩充和发挥,可给课文续写,或假设另外一种情况写作,也可填补课文空白点。读写结合增加了学生练笔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读物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实现读写相长。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事物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渗透观察方法。学生经过大量阅读,有意无意学会了常见的写作表达顺序,再加教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指导,学生就会按一定顺序写。多读增强了学生语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作文中多一些生动具体的语句。大量阅读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生活认识,提高了作文品位。
  二、 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和多媒体,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挖教材,用素材搭建情感教育载体。现行语文教材情感内容占据主体,亲情、爱国情和友情等是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深挖课文蕴含的情感,巧妙开发利用,换位思考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情感教育。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表达语言要精炼,教师要有效引导丰富学生感受。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物情绪。课堂教学中巧用学生个性,妙用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增加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角色扮演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小组合作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佳径。语文课堂教师要注重情境、合作等教学,巧妙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有形无形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合作形式交流文章情感,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语文课堂教学要课前三拼,课后三清
  语文课堂教学要拼教案。备课之前要多翻教材,通读教材内容,整体分析教材知识点,将教材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了然于心。备课前整理好每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单元知识体系,准确把握知识点。在罗列单元知识点基础上,精心设计前测卷。统计分析学生学情,快速找准学生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知识点学习困惑和疑难处,促使教师较好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对教材理解和学生知识起点,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完成独立备课。再对比优秀教案学习反思,看看优秀教案的创新和精妙之处,找差距提精华创意自己的备课。参照优秀教学设计重新梳理自己的备课,二次备课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知识起点和教学重难点,取长补短出彩自己的教学设计。
  語文课堂教学要拼课件。依托学生知识起点找准课堂重难点。妙用多媒体技术把知识动态化,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在解决教学重难点中提高课堂效益。要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轻松愉悦积累古诗、名言。如成语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编图片,配上声音和图画等,设计有声有色的闯关练习,让学生在看、听、猜等活动中走近成语,了解成语,有效喜爱上积累成语。
  语文课堂教学要拼习题。要精做课堂习题,精做中了解题目所涉知识点,帮助理清教学重难点。精做中预估学生困难,设计解答思路和策略,找准学生出错原因。要精找课堂习题,从不同版本教辅中精心筛选,再筛选出需要教学过程中集体讲解点拨的练习题目。巧用学生的易错联系夯实知识,筛选高于课本知识点的拔高练习拓展学生学习,选择鲜见习题拓宽学生视野。单元备课前依据知识点和学生前测情况,梳理课时易错点,精找习题,设计针对性作业。要精练习题,当堂检测与知识点有关的学生易错题。利用投影出示题目让学生写出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分析学生互批,学生把易错题做记号放入“个人题库”。精心设计考卷练,把单元易错题的“个人题库”收集整理,作为单元的重要补充练习,再次有效巩固所学。作业要当堂练,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帮助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时时收集学生错误为教学提供资料,把易错题整理再次检测,将纠错落到课堂实处。   语文课堂教学要清批改。作业清批改是准确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式,学生的学科作业要实现个个清、天天清和本本清。实现学生作业清批要巧妙借助作业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学情布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作业有差异,有效保证大部分学生作业能及时足额完成。
  语文课堂教学要清辅导。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一般是1到15分钟)促使其独立作业。当堂检测使学生课堂学习集中精力,针对学生采用个别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效关注学生作业动向。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作业提前预设,有效减少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节省学生作业讲评时间。
  语文课堂教学要学生清。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分析和改正错误,让学习更加具有深刻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我统计学习错误,让学生有效明晰学习中错误的地方,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借此收集学生错误,明确错误缘由。章节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单元知识点,自我回顾单元知识点。针对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编制试卷,让学生把平时或复习中掌握不好的知识编成“错题复习卷”,帮助学生再认识错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已学知识。章节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围绕单元知识点、学习注意点和学习困惑等方面精心小结。针对课文内容学习和学生作业本中的错误,归纳总结解决方法和规律,及时做好知识点记录,整理单元易错题。针对学生作业错误中发现的问题,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以此为藍本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益,促使教师革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 语文课堂教学要学生互查作业
  学生互查作业能形成良好班风和学风,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所以这有利于班级形成团结的班风、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班级成绩。
  学生互查作业利于分层作业实现,努力做到“不让一人掉队”。检查重点是全科交作业人数,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会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到这一点,时刻提醒自己管理后进学生,布置合理分层作业,让每一名学生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任务。
  学生互查作业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好习惯。高频率互查作业机会,让学生都有“我是作业的主人”,“我要好好写作业才更有资格查别人的作业”的主人翁心理。在互查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学生互查作业要有明确要求,首先查是否按规定做完;另外查是否有明显的错别字、不规范字、用词不当、病句等;最后查作业是否认真、整洁。每当查出对方的问题时就及时指出,及时补充完善。
  互查作业,一般是优等生和潜能生结对进行。对于优等生来说,由于要给差生查作业,他就会在作业态度和质量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同时给差生查作业,对于优等生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能加深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优等生还可以从潜能生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以后作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而,互查作业能使优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生长期和优等生互查作业,无疑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批改作业,潜能生只能看到自己的,无法和优等生比较。现在和优等生互查,潜在的上进心会驱使其不断提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凤艳.多元化教学设计,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9(2).
  [2]朱才辅.在“对话”中张开小学语文课堂灵动教学的翅膀[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12).
  [3]吴晖娟.分层教学,灵动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生,2018(8).
  作者简介:石丽丽,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小口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3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