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儿童立场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诸蕾

   【摘 要】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基于儿童的教学目标,设置激发儿童兴趣的阅读任务,构建儿童与文本及同伴的对话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从阅读方式、表达方式、感悟方式和任务方式四个方面建构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儿童立场;阅读方式;表达方式;感悟方式;任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7-0052-06
   【作者简介】诸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18)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英语学科带头人。
   儿童世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存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应是独特且赋有生命性的。[1]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指出: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儿童立场的内核应该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儿童当主体,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2]阅读是依靠阅读者全部心智和情感的活动,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个体行为。鉴于此,英语阅读活动的设计必须基于儿童立场。下文,笔者从阅读方式、表达方式、感悟方式和任务方式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建构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教学。
   一、以儿童之眼,探寻主体阅读
   儿童阅读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应站在儿童立场上去思索什么是学生需要独立阅读的,哪里是学生想给同伴读一读的,什么材料学生可以在信息差活动中用阅读圈或者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的方式进行交往式阅读。阅读目标应该有个体、小组和集体三个维度;教学也应考虑儿童的差异性,兼有个体、小组和全班等多层次阅读活动。
   1.个体沉浸式阅读。
   王蔷教授指出,独立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形式,是小学生了解文本结构、培养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儿童个体沉浸式阅读,可以真实而差异化地落实阅读目标,拓宽儿童的知识面,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具体方式上,个体沉浸式阅读主要有默读、朗读和听读等形式。在运用时机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泛读课文了解大意、跳读课文寻找信息、精读片段解决问题、理解角色体验情感时进行个体沉浸式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后,要及时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在学生阅读时,要巡视答疑,最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此外,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教师应注意创造时机、保证时间、营造氛围。
   2.同伴互助式阅读。
   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的创立者,哈佛大学教授艾瑞克·马兹尔指出,课堂中缺乏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会降低,学习应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同伴共读可以是同桌共读,也可以是小组共读。同伴互助可扫清单词障碍,互通学习方法,增强解码能力,习得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流畅度,易于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此外,阅读后的同伴反馈也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Treasures一文讲述的是寻找宝藏的过程,学生要依次阅读思考得到八个房间的钥匙才能开启宝盒。文本篇幅较长,解读时除了要有阅读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课外知识。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读引言,梳理宝藏信息
   T: Where? How to get them?
   S: There are eight rooms. We can find the keys or passwords to enter the rooms one by one.
   Step 2 掃读故事,配对房间图片和房间门
   八个小组长抽取活动任务单,教师指导研学步骤。
   Step 3 分组阅读,找钥匙或密码
   小组共读解决问题。以第五组为例:
   S1: What’s the password about?
   S2: It’s about the numbers of squares and triangles.
   S1: Are the numbers right? Let’s count.
   Ss: One, two...eleven.
   S3: How about triangles?
   S4: There are 24 triangles. Oh, the password is 1124. Read here. Peter presses the numbers 1124 and the door opens.
   Step 4 交流阅读发现,依次打开八个房间
   本课的主题是寻宝,宝藏的得来需要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同伴共读为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同时为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照顾”,易于学生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此外,较长的绘本被巧妙分割,各组只需完成部分阅读任务,这有效提高了阅读效率。
   3.组际交往式阅读。
   组际交往式阅读要求不同小组在阅读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分享阅读内容、方法和策略。比较典型的组际交往式阅读方式是拼图阅读,即把文本分解成若干片段并分配给各小组,小组先独立阅读,然后各小组推理分析,整合复原原文。拼图阅读的要义在于制造信息差,有了信息差就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在弥补信息差的过程中能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团队合作及交往能力。当然,根据阅读内容及教学需要,不一定要将拼凑出完整的故事作为阅读任务,也可以对某段落进行意义建构,还可以设置任务促使学生用互构的阅读信息作为完成下一个阅读任务的“钥匙”。    以“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Into the Amazon Rainforest的教学为例:
   Step 1 快速扫读并找出文中提到的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动物
   Step 2 段落学习示范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Howler monkey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读书中的相关段落。
   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ragraph?
   学生回答动物名称、外貌特征、习性特征及食物等。
   Step 3 学生四人一组阅读最喜欢的动物的段落,自制信息卡或思维导图,并用表演的方式介绍动物的信息。
   Step 4 小组逐个表演相关动物的重要特征,然后请其他组猜是什么动物。
   Step 5 小组间交换信息卡或思维导图然后再读绘本,并帮原来的组完善信息卡。
   对于情节性不强的科普类绘本,进行组际交往式阅读的目的是在组间制造信息差,并通过信息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完成阅读任务。本节课,为了解其他动物,学生必须认真内化本组动物的信息并用合理的方式表达信息,其他组要进行合理猜测。在表演与猜测中,学生加深了对不同动物特质的理解和记忆,并发展了阅读、表达和推理能力。交换信息卡后,其他组的信息卡就成了本组的阅读框架,根据信息卡可简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率。
   二、以儿童之言,体现本真思维
   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能力,引导其用I know,I think,I wonder这样一系列的语言把所读、所想表达出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系统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I know,言之有据。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维度入手。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教学应多引导学生观察、提炼文本信息,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而不是由教师把文本“掰碎了”喂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略读、跳读、细读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解码能力,提高理解水平,并促使其用I know...这样的语言把自己从文本中获取的依据呈现出来,从而发展理解、判断、概括、推理等能力。
   以《黑布林英语阅读》丛书中Sam and the Sunflower Seeds的教学为例,因学生对图的关注点不同、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对Let’s scan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know?这样看似普通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多样的,生1:I know Sam and his grandpa play games happily in the flowers on the farm.生2:I know the sunflowers need the sun.生3:I know the sunflowers are useful.They can make oil.生4:The sunflowers didn’t grow.Sam was sad but he didn’t know why.生1的回答体现了几幅图的关联性,生2和生3的回答说明他们找到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生4的回答最能体现综合性,他关注到向日葵蔫了,Sam因此悲伤且感受到了Sam的忧虑。从以上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语言的厚度和思维的深度及广度。
   2.I think,言之有悟。
   对文本的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表层理解,只需理解字面含义即可;而深层理解是在分析、推理基础上的深度剖析,比较容易产生理解的差异性并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那么,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呢?如果说I know...是学生回答诸如:when, where, who, what, how等基于事实的问题,那么I think...就是学生回答带有分析性质的问题,如文章观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表达出来。教师的问题可以是What is your main point? Why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How do you know...? Is...or...?
   在学完绘本Sam and the Sunflower Seeds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分析问题、陈述答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的学到了与向日葵有关的科普知识;有的从情感分析的角度入手,体会到Grandpa对Sam的爱;有的从事理分析的角度思考,通过Sam的经历感悟到生活中需要观察、思索;有的从主题理解的角度探究,由向日葵的成长需要阳光联想到儿童的成长需要关爱。每个人的感悟汇集到一起就是对文本的深度体悟。
   3.I wonder,言之有意。
   此处的“意”是指学生在文本理解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及文章主旨的进一步思考和叩问。郭沫若先生认为读一切深邃的书都应该: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笔者深以为然,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契机。
   “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中的Cat and Mouse讲述的是小老鼠如何利用牛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并与猫反目成仇的故事。学完绘本后,教师提问:Now the mouse becomes the first one, but he and the cat are not friends.  So this is the end of the story. Now do you want to know anything else about the story?    S: I wonder what the cat says after all of this?/The mouse can sit on the cat. Why doesn’t he go with the cat?/I wonder why he doesn’t give the cat an alarm clock.
   学生的问题紧扣故事结果,小老鼠得了第一但失去了朋友,为什么不坐在猫身上一起走?为什么不给猫一个闹钟?这些问题体现出学生对老鼠的做法是不认可的,也说明他们在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这些问题都彰显了他们共同的价值判断和意图。
   三、依儿童之心,激发童真感悟
   对于教育,爱因斯坦特别强调要保护儿童的想象力、惊异感与好奇心,而运用好这三个要素同样能增进儿童对文本的感悟。
   1.精选呈现内容,激活想象力。
   儿童阅读时的心流应是教学中真正值得期盼的东西。要促使儿童真正走进文本,就需要激活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时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与作者互构文本,进而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中,能激发儿童想象力的,也许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许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对白,也许是一组形象生动的图片。
   在绘本Sam and the Sunflower Seeds的教学初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Sam的图片,感知他表情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想象。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对同一幅图进行多样的思考,当看到地里的向日葵全蔫了的图片时,教师不满足于学生回答He’s sad,因为Sam还可能疑惑、惊讶、焦虑甚至生气。在看到Sam对着向日葵的空花盘发呆的图片时,教师又引导学生联想体会Sam复杂的心情。在学完全文之后,看着向日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向日葵生长需要阳光,那孩子成长需要什么,再让学生去感受父母和老师的爱,想象的层层递进带来了情感的步步升温。
   2.把握呈现时机,保护惊异感。
   惊异感并不是单纯的惊讶,它与“未知”紧密相连,可以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可以给其带来阅读的快乐。A Lucky Envelope一文讲述了一个充满家庭温情的故事。一天Delia一家收到一封信,上面写着她们一家获得了一次免费的旅游机会。去哪里用什么方式度假,四个家庭成员依照自己的喜好争论了起来,就在此时电话铃响了,是奶奶打来的,原来这封信是奶奶寄来的,这次免费旅游的目的地是夏威夷的奶奶家,全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这是奶奶给全家人的一个惊喜,这个情节能给学生带来惊异感。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用一贯的整体文本导入的方式,不然就会破坏学生的惊异感。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听文本第一段录音,然后提问信的内容是什么。为了保护学生阅读时的惊异感,教师在揭示免费旅游是奶奶送给全家的惊喜这个结果之前,应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想象假设自己有个免费旅游的机会会选择去哪里、做什么,这能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中的四个家庭成员也沉浸在惊喜之中,并难以抉择,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又转问学生这个免费假期是真的吗,是怎么发生的,让学生继续展开联想。学生经过联想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听原文。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答案真的给学生带来了惊异感,而更意味深长的是教师再次追问Why did Grandma trick them? 和Who was the happiest one in the story? 这两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深思并与主人翁产生共鸣。
   3.设计发现方式,巧用好奇心。
   儿童喜爱阅读多半源于好奇心,简洁生动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生动可爱的图片会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其学习动力。
   仍以绘本Treasures的教学为例,该绘本讲了一个探宝的故事。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生词多和文本长的问题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此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索意识和战胜困难的毅力。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用真实的道具给学生探宝的体验。最终,学生依据文本的指导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了八个房间的钥匙地址和解码方法。
   四、依儿童之趣,活化阅读任务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3]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生词多、篇幅长的语篇感到头疼,对此教师应该用任务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进行意义建构,并促进交流互动。
   1.“画”出所见。
   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更易认知与记忆具体形象的内容,因此,一些可视化工具,如概念图、思维地图和思维导图等便可以作为他们学习的支架。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框架,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特别适合说明文。如A Letter from the Sea是一篇介绍漂流瓶的说明文,学生读后画出了概念图(如图1)。
   思维地图是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具,它共有八种类型: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桥形图、树形图、流程图、括号图、复流程图。思维地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类比、推理和思考。如:“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一文就可以让学生画双气泡图(见图2),对比卵生和胎生的动物,通過辨析既能学习相关知识又能感受到做母亲的不易。    2.“做”出所學。
   当下,项目式学习正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工具和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实验和制作等活动,并以成果展现阅读收获。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深度参与,并实现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阅读前设计驱动型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阅读主题。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调查、询问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对Australia这个国家进行初步了解并完成小研究:(1)What will you do to know about it?(2)What do you think of it?(3)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it?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扮演Australia旅游宣传大使,向大家介绍Australia。阅读后布置学生完成制作阅读卡、明信片或海报等任务,提炼阅读精华。
   3.“辩”出所想。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目前学生亟待发展的思维能力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辩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Eason,the Big Brother一课时,教师在读前和读后两次提问Is it good for Eason to be a big brother?并让学生展开辩论。读前,学生根据自己最初的认识,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回答;读后,学生基于故事再次思考这个问题,分析Eason前后经历给他的影响,体会Eason的感情变化,从而综合分析评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学生前后两次回答显示了他们对语篇理解的深入和升级。
   总之,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出发,达成提升素养的全面性,实现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促进思维认知的深刻性,培养审美评价的多元性。如此,才能真正让阅读成为点亮儿童生命的明灯。
   【参考文献】
   [1]严咏梅.徜徉英文绘本,点亮诗意童年——儿童文化视角下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感悟[J].江苏教育研究,2011(31):60-64.
   [2]赖伙琪.我们应抱持什么样的儿童立场[J].人民教育,2013(23):22-23.
   [3]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1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