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菊萍

  摘 要: 自国家提出基础教育改革、提倡新课程教育理念之后,初中数学从教材到教学都有了一些变化。怎样将数学课上好,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求知欲,如何把数学教学变得更人性化、更锻炼学生的能力,成了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本文将从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与运用、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思维、活用教材、改善教学行为六方面来探讨,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实际结合起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有效性
  一、 前言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这样的目的开展实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下面六个维度来分析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可行性。
  二、 教学环节设计与新课程理念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高效有意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再结合实际的教学实施,逐渐摸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这就要求在授课之前设计教案时,数学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功夫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初中数学新课标里,我们可以看到,普及性和发展性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认可并喜爱数学、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发现数学带给自己的价值。但结合我们时下的数学教学现状,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尤为严重,他们也很少有机会了解到数学学习的真正魅力所在,很难从其中发现乐趣与价值,而这一点正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对于普及性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另外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时,在发掘数学的价值意义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教学过程与实际运用中的新课程理念
  数学学科的讲授与学习,这两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初中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更突出,知识与知识之间需要必要的衔接,并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抽象出的定义与公式则看起来似乎距离生活更远。但真正的数学,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数学知识,它与生活的联系更大,只不过较为含蓄罢了,隐含在我们生活中。而教学过程也同样重要,更是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讲授每一堂课程时,在开展每一次教学活动时,能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建立起合适的解题过程、梳理清楚思路、构建典型的数学模型,真正把握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数学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但机械的数学教学却相当枯燥。教师除了要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外,还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努力去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之处。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回归生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学以致用”应该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习惯,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积极的习惯会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未来不断加深、不断增加的新知识,巩固知识体系。比如在讲授《不等式》相关知识时,在学习本堂课的内容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那就是让他们去好好观察下身边的一些常去的商铺,他们有哪些打折手段,然后再比较一下,这些打折方式中哪些对你比较划算,哪些不划算,你是怎么判别的?由此我们可以引出不等式相关的知识点,明白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些实际应用的知识点如果放在学生真正关心、切合他们需要、与他们贴近的情境下,他们的参与度与探讨热情会更加高漲,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中蕴含的数学逻辑则会更加专注,相对来说教学就更加轻松些了。而应用到生活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地举出一两个生活化的案例。
  除了教学过程与生活化两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也是比较重要的。除了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技能,这在三者之中尤为重要。除了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白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本人还应该掌握的是怎样运用所学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小节时,明确了本堂课的目标是:利用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以及建立不等式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讲解完典型例题后,我一般会将本节知识点的思路归纳为以下几点:(1)审题,找不等关系;(2)设未知数;(3)列不等式;(4)解不等式;(5)根据实际情况,写出全部答案。然后要求学生在步骤与过程中学会独立运用去解决问题。然而,班级学生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学生思维成长有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个体的差异,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四、 在新课程理念下最大限度关注个体差异
  《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而且每个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与此同时,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也是不相同的。”鉴于这样的理念背景,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与平时生活中了解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实际授课时,都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在内,并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去,遇到问题时,不代替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一堂课结束前能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能力水平要求以及巩固方案。
  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表现在,教师除关注知识掌握情况、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其他因素,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用更多的精力去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毕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是要去消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不是对学生要求达到同一水平提出不合理的期待,而是在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扬长避短,促使每一位学生发挥它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从哪几方面关注个体差异性呢?我认为从三个角度去注意:第一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去思考,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更合理的目标;其次是从教学方法上重视个体差异性,这一方面挑战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第三,则是从评价方式上来体现差异性。综合几个方面来考量,以保证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尊重的同时,能更好地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   五、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中十分重要且突出的两种能力目标要求,这两点更好地凸显了新课程理念之“新”所在。创新思维能力与什么相联系呢?那就是与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严肃的问题意识、多维度的思考与想象能力、鲜明的创新个性紧密联系。
  首先是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激发。这两种心理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信息,在各个环节中留有悬念,给予他们丰富的新异感。运用恰当的提问与合理安排知识点,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次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拥有这样的思维品质,能够自发地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提出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他们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要求他们思考每一个难题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
  再次是培养学生鲜明的创新个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有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的引导。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师本人平时就要多运用创新的方式、灵活的思维去积极地展示给学生。将这样一种勇敢和冒险精神、独立与自信、顽强创新意志与笑对挫折的积极个性因素带给学生,借此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相关知识点时,我举了下面一道例题:“某小店售卖夏季T恤衫,单价x元,有两种销售方式,……请你帮助小店经理分析,单价卖多少钱时,小店可以获利最多?”这段文字是很多的,信息量较多较复杂,那么如何从这么大段文字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找到恰当解题思路与方法,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式,教师可以启发性地提出“你从其中发现了什么关鍵信息?”“你觉得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先尝试自己去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努力先运用以前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之后再结合新的内容加以讲授,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尝试。
  六、 结合新课程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只是教与学,还涉及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因素,比如教材、学校、社区与家庭等等。接下来我们来着重探讨下如何去运用教材。首先,教师要去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他的切入点就在于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时,教材的知识点安排、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联、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三维目标等等,都需要把握住。教师在使用数学教材时,应灵活运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将数学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将数学教材的精神实质与择取的典型例题相结合。
  七、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
  除了以上几点外,重视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等等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是实现师生成长、不断总结与调整对自我教学实践、学生自我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经验等的发展性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行为,结合新课程理念,总结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特别是若能够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情况、教学的进度、后期教学安排、学生能力水平状况如何等方面进行反思,那么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将更加有利。学生的自我成长反思也可以从知识点掌握情况、接受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归纳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弥补。这样的话,师生之间的成长,将会更加迅速。
  八、 结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为初中数学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新的风向,当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灵活性等等都是时代对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到数学的思维与方法,尤其是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仁芳.新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42.
  [2]陈佩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龙岩师专学报,2005(S1):56.
  作者简介:
  郑菊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BY【2019】G3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8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