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养幼儿好习惯的一些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晓梅

  摘 要:竭尽全力引导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在一日活动中贯穿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引导、鼓励和抓细节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家园配合,让幼儿在温馨的港湾中慢慢养成好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幼儿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有时会影响人一生的幸福指數。学前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好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努力引导幼儿养成有益于其一生的习惯,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在一日活动中贯穿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至六岁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等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幼儿园度过,也会获得很多的生活经验,教者一定要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操作和探索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例如,幼儿午休时,上床之前要求把鞋摆放整齐,从而保证在起床时能够找到自己的鞋子。刚开始许多孩子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极个别的孩子需要提醒,一周后所有孩子不需要提醒就能按要求做,并且回家时能把家长摆放不整齐的鞋子等物品自觉地摆放好。一个简单的活动培养了幼儿认真做事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运用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把行为习惯规则编成儿歌或故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班的车生轩小朋友每次玩的时候总是喜欢当排头,如果别的小朋友站在了前面,车生轩都会跑过去把小朋友推开,自己当排头。针对车生轩的表现,我在课堂中讲了故事《寂寞的小猪》,课后我问车生轩:“小猪为什么觉得寂寞?”“你希望自己和小猪一样没有好朋友玩吗?”车生轩害羞地告诉我:以后再也不推小朋友了。
  一日活动中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孩子实现理想的动力是自信,教学中经常感觉到有很多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遇到挫折时,他们常常举步维艰。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总选择很容易完成的项目,对有挑战性或有一定难度的尽力回避。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笑着给他们加油:“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我会让这些孩子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接着逐渐增加难度,让他们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才能获得自信。孩子只有充满自信,他们才会信心十足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教者要客观评价每一个孩子,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和赞许。孩子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期盼,有时教者的一个细微动作,也会让孩子心里暖暖的。
  二、 以活动为载体,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对游戏活动十分喜爱,因为它能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中,教者要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抓住有利时机引导,有针对性地点评。活动结束后,教者应和幼儿一起做好总结,通过评价同伴和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行为,让孩子懂得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什么事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在体育活动中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玩各种体育器械时,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当不小心摔倒时,鼓励孩子勇敢地站起来,不哭闹;当对不熟悉的运动产生畏惧心理时,教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三、 在引导、鼓励和抓细节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多引导,向幼儿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提的要求一定要循序渐进,在提出每一个要求时,都要经过仔细考虑。刚开始,只强调孩子掌握简单的生活常识,比如上课时,要静静地坐着,不影响同伴。紧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一些要求,例如,离家、回家时要跟爸妈打招呼,看到老师、同伴要主动问好,别人给了礼物,或者得到同伴、他人的帮助时一定要说谢谢等。
  向幼儿提要求时,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俗,要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例如,要求幼儿待人有礼貌,可以这样引导孩子:离家时要给爸妈说“再见”,入园时要向老师、小伙伴问声好;听人说话时不能插嘴,要用眼睛注视着对方;要求幼儿讲卫生,可以这样引导: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把脱下的衣服叠放在固定的位置,鞋子放在规定的地方……这样的要求十分具体,幼儿才好轻松、愉快地完成。
  (二)重鼓励,让幼儿在不断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针对这个特点,可以不断鼓励,去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例如,午睡时,常常有个别幼儿上厕所,动静比较大,就给他暗示,善意地要求他改正;当幼儿走路很谨慎时,和蔼地注视着鼓励他继续。又比如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陈欣童,胆子特别小,不适应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就算做最简单的事,也常常不敢动手。我就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她,先让她做一些特别简单的事:上手工课时,让她发颜料盒;午餐时,让她来分筷子。经过好几次锻炼,她的胆子终于大起来了。接着训练她在小伙伴面前敢于讲话的习惯:在做完游戏《妈妈的手》后,我问全班的孩子:“妈妈的手会做什么?”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有意识地这样引导:“老师想请一个特别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大家想想谁最近勇敢多了?”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了陈欣童,她也就非常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当幼儿受到鼓励时,为了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快乐,也就会自觉地抵制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抓细节,随时矫正幼儿行为的点滴错误
  孩子常常是在点滴错误中,渐渐养成一些坏习惯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动不动就躺在地上大声哭叫;有的幼儿玩耍时,要求小伙伴把玩具全都给他……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一定不能漠视。刚入园的幼儿各方面的习惯较差,教者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抓好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做操、午餐时提醒幼儿互相谦让,避免因推搡而造成伤害,发现有谦让行为的孩子时及时给予表扬,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们能够主动谦让,形成好习惯;自由活动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确实没办法时再请老师帮忙,从中发展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用餐时要做到桌碗和地面干净,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进行了勤俭节约的教育;午休时一定要悄悄的,不能影响他人休息,从中学会关心他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增加,教师的提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尽最大可能调动幼儿的内因,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才会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效果会更明显。比如针对幼儿吃饭时声音多起来的现象,我们进行了“最棒餐桌”评选活动,经过商量我们定了标准:不挑食物,吃饭认真,吃得较快,并且不说话。评出以后每个人能够得到一个小五星。教师也给全班孩子提出要求,进步快的也可以获得“最棒餐桌”的称号,进步的孩子多了,我们又进行了两个“最棒餐桌”的评选活动。这项活动开展后孩子们吃得慢、吃饭时说话、平时乱丢垃圾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   四、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做好示范引领
  日常生活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重要。我们要坚持讲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时一定使用礼貌用语,注重仪容仪表。老师是幼儿心目中的“圣人”,常常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的东西。”“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等等。可见,孩子把老师当成了一面镜子,教者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一定要做到谨言慎行,用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去影响、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幼儿。有这样一个例子:班上有一位原来很懂礼貌的小女孩,每次看见老师都会主动地问好。但有段时间她突然变了,再也听不到小女孩响亮的问候声了,在与孩子真心交谈后,我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来有几次问候老师没反应,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就再也不主动问好了。其实教者与其让孩子先问好,远不如自己主动向孩子问好,这样会使幼儿自觉模仿教师的做法,做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实践告诉我们,教者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者要竭尽全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孩子的心田不断得到爱的滋润,孩子在获得爱的同时也一定会把爱层层相传,孩子讲文明、有礼貌,互敬、互爱的好品质也一定会形成,孩子的好习惯也一定会指日可待。
  五、 家園配合,让幼儿在温馨的港湾中慢慢养成好习惯
  幼儿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园积极配合。当前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多家长注重幼儿智力因素,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学习怎样,而对孩子行为习惯却不闻不问,有时还会错误引导:别人打你,你也打他,这些错误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因此,只有在家校之间搭建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多与家长保持联系,多与家长交流和沟通,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如中班主题实践活动《别嫌我小》,主要是教育孩子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个别家长却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太累了等原因,不让孩子动手,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严重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会,通过看相关视频,做专题讲座等,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大量的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能够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通过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的经验之谈,让其他家长认识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步调一致,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携起手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使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慢慢养成有益于其一生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李晓梅,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