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翠平 王垠 马志媛 尹清山

  [摘 要]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俗来说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瑰宝,是语言与文化的美妙组合,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对于英语习语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习语。
  [关键词] 英语习语;跨文化交际;认知水平;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 张翠平(1973—),女,山西大同人,语言学硕士,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313-03    [收稿日期] 2019-08-23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通过语言来交流和传承,语言只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而存在。人们在对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但是发展速度却相当快。而在语言这个大家庭中,习语是其中的核心和精华。如果没有习语,语言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反之,如果运用娴熟,习语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令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所有大学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是,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后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反思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深入透彻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并将两者始终贯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方针,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外语,掌握英语技能和语言知识,并拥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这种要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应该可以畅通无阻地用英语交际,让英语成为他们的优势,受益终身。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在国际交流中既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自己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内而言,国内也拥有许多外资合资企业,这些企业也需要大量专业精、英语好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
  三、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
  1.生活所依赖的物质条件的截然不同。中国位于东亚大陆,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地大物博,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农业。所以我们汉语中有很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习语,如:岁稔年丰、穰穰满家、耕耘树艺、收之桑榆、移花接木、沧海一粟等;而英国四面环水,是个曾经称霸海上的岛国,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英语中有许多习语都与海、水、船和鱼息息相关。
  2.英汉思维差异。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感知定势。因此很多相同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就体现出了各异的感情色彩。例如,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中国,龙是权势、尊贵、祥瑞的化身,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凝聚与积淀,自古以来我们都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习语在汉语中比比皆是,如“龙心凤肝”“龙雏凤种”“人中龙虎”“禾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等。与中国文化不同,龙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邪恶的生物,是罪恶残暴的化身,多以好战、彪悍的面目出现。《圣经》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龙”和“dragon”所代表的感情色彩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大相径庭甚至是互相冲突的。与“龙”截然相反的例子是“狗”,狗在汉语习语中是被污名化了的。而在英语中,狗的喻义多为中性或者是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The dog days of summer.”(三伏天)、“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et sleeping dogs lie”(莫惹是非)等。
  3.思想信念不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想信念,体现之一就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元素也渗透在各国的语言系统中。中国的三大宗教分别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它们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西方国家多信仰基督教,其主要思想是对耶稣的信仰。基督教对人类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基督教为文化主导的,它塑造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生来有罪,相信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教徒们不辨真假,诚敬信赖。这种信念差异在中英习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汉语中有“醍醐灌顶”“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不二法门”“此中三味”“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法眼通天”“佛性禅心”等。而英语中则有“Whom God would ruin,he first deprives of reason.”(上帝要毁灭其人,必先使他失去理智)等。
  4.历史背景迥异。民族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所呈现出的民族色彩、历史文化信息等文化特点都不同。而历史典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于历史文化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是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与历史典故相关的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大量存在。我们汉语的历史典故简洁、紧凑,富含寓意,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事件、经典名著、传说、寓言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四面楚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唇亡齿寒”““围魏救赵”“振臂一呼”“卧薪尝胆”“草木皆兵”“东施效颦”“背水一战”等。英语中的习语典故多来自圣经、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莎士比亚名著等。如:the Salt of the Earth”(优秀分子)、“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等。在翻译这些习语时一定不能忽略文化差异,否则翻译出来内容跟原文意思相差甚远。英语习语的翻译除了要考虑语义、句子结构以及语法,还应采用对应的翻译策略。   四、在英語教学中有效渗透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进行英语习语翻译一定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语言背景、上下文语境和习语的接受者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目的。
  1.直接翻译。直译就是把源文(source language)保留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中。这种翻译方法能够保留源文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色彩,有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目的语的语言能够得到丰富。但是这种方法是有条件限制的:不会在汉语中引起歧义或冲突,不违背汉语语言规范。如:Be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sour grapes酸葡萄,Money talks.钱会说话。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英文化彼此接受认同,以前“Achilles’ heel”一般采用意译策略,翻译成“唯一的致命弱点”;同样,“Pandora’s box”意译成“罪恶之源”。现在,对于有文化的人来说,如果直接把上述两个习语分别译成“阿基里斯的脚踵”和“潘多拉的盒子”他们也会理解其意,而且这样的直译也丰富了我们汉语语言,促进了中英文化融合。
  2.意译翻译。意译就是在目的语中舍去或转换源语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的翻译方法。如果直接翻译带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英语习语,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或比喻形象不能很好地得以体现,这就须用意译翻译方法,如: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过早乐观。A fish out of water感到不自在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出身富贵Care kills a cat.忧郁伤神。以上英语习语如果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接受者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3.对应翻译方法。有一些英汉习语在意义和语言形式上相同或者大致相同,进行翻译时我们可以直接套用汉语的表达。
  Rob Pete to pay Paul.拆了东墙补西墙。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A land of milk and honey.鱼米之乡。
  Apples and oranges.风马牛不相及。
  Narrow escape.九死一生。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在英语习语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妥妥地甩掉Chinglish的束缚,那么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五、结束语
  英国文艺批评家理查兹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翻译的目的是引导读者学习异域文化,因而在英语习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强调学生如何传达英语民族的民族形象和文化特色,探究中西文化的碰撞、相融和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地学习,不断地钻研和长期地积累,理解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探求英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了充分理解英语习语文化的基础,就能根据不同语境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英语习语中出现的形象,有效表达出英语习语的最佳意义,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48.
  [2]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郭陶.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J].合肥:海外英语,201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Abstract: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ve speakers and non-native speakers.In general,it means what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dealing with foreigner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how to communicate appropriately.English idioms are the treasure of English language,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and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of English idioms determines whether they can properly translate English idioms.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we should not only be true to the original text,but also made artistic polishing to reproduce the expressive force of English idioms lifelike and truly realiz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English idiom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ognitive level;cultiv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