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炜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能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实现有效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旧方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教学情境;自主探究;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1-007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以学生目前的思维,很难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而融入信息技术,能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呈现动静交替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在融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有效的课程整合不是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叠加,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让两者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选择性态度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的内驱动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且乏味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动画形式加以呈现,更具吸引力。逼真形象的动画,可以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形象化处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容易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情境,森林中的小鹿、小熊、小兔、小狮子、小象,骑着自己制作的装有长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轮子的自行车在比赛。学生被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教师可让学生猜想,谁会最先到达终点,学生们都选小熊。比赛开始,在有趣、优美的音乐中,小熊果然骑得又快又稳,获得冠军。其他动物虽然也非常努力,但仍然落后很远。学生们情绪本就高涨,加上结局真如自己所料,更为兴奋。此时,教师适时向学生提问:“小熊为什么获得冠军?它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为什么要把车轴装在圆心上才跑得又快又稳?”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说:“我和同学们一样都非常想知道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圆形。”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
   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难点,能否顺利地突破这些重难点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融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优势,化繁为简,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其发散思维,提升其思维的灵活性。
   以教学“小数点的移动”相关知识为例,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都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清楚观看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这个规律。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概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大小不一样或边的长度不等的角,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再使用动态叠加方式对比这些角的大小。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会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叉开角度的大小有关。这样的直观教学,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全用在关键问题上,不仅能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性,体现课程整合的教学优势。
   三、实现有效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单独地让学生模仿和记忆,而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互帮互学,获取除课本知识以外的更多知识,将“小课堂”转变为“大课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经常需要绘制图形,若将其在画图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数学课中,可较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要求每组成员在课前找一些不规则与规则图形,课上再一起讨论分析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之间存在的差别和联系,最后小组讨论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画出一个圆,接着复制粘贴,将两个圆的小半部分重叠在一起,完成轴对称图形的绘画;有的學生选择用长方形与等腰梯形相互组合;还有的学生更具创意,将三角形与椭圆形相结合。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学得快乐又高效。又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将500 mL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容器中,记住此时水的高度,接着放入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石头,并量出此刻水面上升的高度。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过程,就会发现升高部分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形状石头的体积,从而总结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即排水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新旧方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更愿意利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传统教学中教具、板书、小黑板等的使用,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何者为主,何者为辅,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考虑清楚。传统教学方法是课堂上最主要的教学手段,适用于任何科目的教学,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并有效整合两者的优势,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學“克与千克”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物品称重过程,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学生虽然在概念上对重量有了初步认识,但没有亲自称量,对于克、千克的重量没有体会。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电子秤,以及1千克水果、1千克绿豆、1克茶、500克洗衣粉。在看完课件演示后,教师让学生自己称重,亲自体会物体的实际重量,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在一旁指导,师生之间友好互动,关系更为和谐融洽,这正是信息技术教学所欠缺的。这也充分说明,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整合,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它可以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融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突出教学重难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宏义.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0(01).
  [2]徐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
  [3]刘梅.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4]李文静.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5]姚丹丹.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19(36).
  [6]翟向煜.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make the original abstract and complex mathematics knowledge more intuitive,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expand students' thinking space,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reak through teaching difficulties,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realize effective cooperation,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 integrate new and old methods, realiz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themat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independent inquiry;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2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