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静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重在有效落实学生的预习素养、阅读素养、探究素养、反思素养等,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落实;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指出,数学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占重要地位,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素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一、 落实学生的预习素养
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小学生还没掌握好预习方法,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积极关注的兴趣。教师应该快速对学生优秀的预习方法、预习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更自信。经过预习,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点,具有独立的探究和独立思考的经验和见解,学习的出发点比没有预习显著提高。因此,教会学生培养预习的习惯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探究交流预习的结果,呈现预习后的真实情况,从而在教学时切实把握教学出发点。
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为追求,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让学生探究,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等问题。预习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广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挑战价值的体现数学思维的问题。预习好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课堂上,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独立思考上面,因为同学之间可以快速地沟通彼此的预习成果。数学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就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课前得到学生有效执行,就为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增长知识,锻炼提升能力赢得更多的时间。课堂上不仅可以成功地完成基础知识练习,还可以让课堂变式拓展测试能够及时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不能自己一个人包办实践性强的公式推导等知识,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通过裁剪、拼接、折叠、移位、绘画、测量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这样就变抽象为直观,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布置的预习作业要集中体现学生动手实践和有助于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前,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平行四边形卡片,小组内讨论: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卡片通过剪裁、拼接转化成长方形卡片,同学们通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班学生存在着差别,不可能整齐划一。学生预习之后的课堂面临的学生学习差别就更大了。那么预习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有效开展?第一步,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所得和困惑之处。教师可以及时地采用多种手段做到学情了解心中有数。及时表扬鼓励预习充分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把握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适时调整教学预设。对没有良好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供辅导。第二步,教师还可以相机结合学生的预习成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摘果子”的紧张与快乐,使其能力得以充分锻炼,促进更多的学生得以成长。
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问题,促使学生提高预习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落实学生的阅读素养
不管是哪门学科的学习,要想学得好,一定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清楚指出数学老师要指引学生用心阅读课本。在课本之外的阅读也要加以重视,阅读的关键和价值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时,边阅读边用自己确定的记号做出标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全局领悟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觉得关键的概念、结论勾画出来。数学课本中的某些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知识点,特别要让学生多多阅读,在阅读中深刻理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编写趣味故事,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学习数学。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他们喜欢和小动物一起嬉戏,向它倾诉自己的烦恼,并获得安慰,获得快乐。在教学中,把小动物的故事阅读引进课堂,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教学《用数学》时,我用课件展示了《小松鼠摘松果》的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故事情境中阅读学习:冬天到了,松鼠要储藏过冬的食物。有一天,一只小松鼠背着大包,来到树林,对松树爷爷说:“把你的松果送一些给我,行吗?”松树爷爷非常慷慨,说:“你要多少自己摘。”小松鼠很快乐地摘起来,很快袋子装得满满的。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呀?”小松鼠说:“瞧我的记性,我不记得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总共有17个松果,现在只剩下8个,你能计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全部带回去。”
“要计算,怎么办呢?如果松树爷爷不让我带回去。那我冬天要怎么度过呢?”于是它想呀想,突然它想起了数学课上喜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17)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8),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于是他很快就算出来摘了17-8=9(个)。松树爷爷笑着说:“小松鼠,你真聪明!这些松果就送给你了。”小松鼠听了高兴极了,背着松果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运用改编的趣味故事走进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落实了学生数学阅读素养。
三、 落实学生的探究素养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特质。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巩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发现探索获得牢固的解题方法。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题10后,学生学习了在解答实际问题时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我进行了改题训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例题改为:小东的妈妈要将2.7m的红绸带剪成等长的若干段用于捆扎礼盒,若每根红绸带最多长为0.4m,这条红绸带最多可以剪几段用于捆扎礼盒?题目改完后我要求学生独立探究完成,在学生回答中出现了两种情况:2.7÷0.4=6.75≈7(段),2.7÷0.4=6.75≈6(段)。到底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同学们开始争论起来,我提议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思路共享,答案是6段的同学说,如采用刚刚学的“进一法”取近似值,最后一段不足0.4m不符合题目要求,只有6段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说是什么原因呢?这时不少学生回答“因为太短捆扎不到”。这时我让答案是7段的同学起来回答自己的解答思路,他们认为题目说最多长为0.4m,第七段是0.3m符合題意,少一点扎紧一点也可以用。 我把裁决权还给学生,到底能不能为7段,让大家再从题目关键之处发现探究,这时有一位等于7段的同学回答:题目明确讲等长若干段,就是要每段一样长,第七段只有0.3m不符合题意,另外问题是要求回答最多可以剪几段用于扎礼盒,也就是要能用于捆扎礼盒,短了就说明不能用,这时解答为等于6的同学都鼓掌表示赞成,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第二次的认真探究,且能够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我及时肯定其他回答正确的同学,提醒同学们在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要联系实际抓住题意发现探究,并总结了这种“去尾法”取近似值的方法,直接让学生巩固已有的发现成果,独立完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页例题11。经过前一题的发现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同学们都能够正确的解答,学习兴趣高涨,于是我又出示了几题用不同方法取近似值的生活实际题目,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探究。让学生全方位手动、口动、讨论,探究数学现象,在探究中反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 落实学生的反思素养
所谓反思者,乃反省也。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是总结过去获取经验,站在多种角度来反观自己、洞察本质、审时度势、明白事理的人生里程。这也是“反思”与“思考”的主要区别。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也一再强调“反求诸己”。
而今,反思,用之于学生,则成了一种落实学生反思素养的学习方式。反思素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业成长的一双翅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可见,反思是学生有效落实小学数学过程知识,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率,提高小学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从而让自己学会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创设质疑情境,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经常有许多题是错误的解答。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讲评作业和试卷时,如果单纯把准确无误的解题过程展示一遍,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对自己的错误解题思路进行反思,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每天把自己解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整理归纳出来,记在专门的反思本上,让学生自己分析、反思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纠错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这类题怎样做”“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做”“可以用几种方法进行一题多解”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写反思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日记要记录出自己一天的学习得失,可以是自己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答题方法的小结,还可以是自己反思“今天我哪些方面进步了”等个人成长的體验过程。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们要联系实际,创造更多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预习素养、阅读素养、探究素养、反思素养的条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其中的价值,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林静,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