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具身教学模式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常保瑞
摘 要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同时基于本科教学的现实需求,在综述以往研究具身教学对学业成绩影响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内容、教学改革目标和创新之处,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 具身教学;学业成绩;具身认知理论;本科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107-03
Reflections 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Embodiment Teaching//CHANG Baoru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mbodiment cognition theory and the need of teaching based on realistic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embodiment teach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hort-
coming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points out the contents of futur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objectives and
innov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embodiment teach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embodi-ment cognitive theory; undergraduate courses
1 引言
具身认知理论可以为具身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为核心观点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范式兴起,教育学界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活动,并提出强调学习体验以及学生与环境互动的具身建构主义(Embodied Constructi-
vism)和生成理论(Enaction Theory)。引入具身认知的理论框架,可以为目前以身体参与为特征的多通道交互式学习、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学习等具身教学模式的深度应用提供一个更具生态效度的理论视角。
“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具身教学模式提出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关键,高等教育是依托,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是必须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担当有理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上述要求,在探明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就需要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促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具身教学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设计具身教学内容体系,创设具身教学环境,从而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类本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探索师生在具身教学中的学习交流模式,可以为“亲其师而后信其道”教育理念提供现代教育的支持,更有利于明确具身教学操作,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相关研究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身体参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身体的参与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1]。卢梭、杜威、皮亚杰等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先后强调身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身体运动系统在健康行为的变化上具有潜在功能,有身体参与的动作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好的认知功能与学业成绩[2]。反过来,身体的负性姿态可以负向预测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具身性因素对于学生的记忆、阅读、语言理解、科学学习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并解决问题。如学生的手势动作以及身体运动等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还有研究发现,个体的身体自由度能够对其感知判断产生影响[3]。
國外学者检验了中小学基础学科(比如语文)等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加身体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研究还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社会交往、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和社会经济地位都与感觉运动经验密切相关。有研究曾以雅典学龄前儿童为被试,结果发现,相比控制组(无身体动作与移动),以身体活动和手势动作为依托的实验组被试学习外语具身词汇时的外语学习成绩要高出很多。来自数学学习领域的实验研究也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如对几何角度、分数知识以及有理数的学习的研究发现,身体活动辅助学习确实能提升数学学业成绩,通过身体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学习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同时,研究还探讨了体育课身体活动的参与对体育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没有接受具身放松训练的控制组相比较,接受具身放松训练的实验组被试的体育成绩显著要高[4]。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探讨,如有研究者提出,人类的很多经验均来自人类具有感知运动的身体,具体分析具身环境的进化作用,并且探讨其中的内在机制;也有研究者从身体参与的多感官整合视角,提出具身认知教学设计的框架;最新研究则从具身认知视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研究[5]。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在理论探究基础上分析具身环境对学业成绩的重要作用。 综上可知,国外有关具身教学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并未清楚地阐述具身教学提升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还缺乏具身教学对心理学学科影响的实证研究支持;而且狭窄化了具身教学活动的后效,只涉及具身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未曾考察具身教学的其他后续效果,比如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学业满意度、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水平等。此外,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具身教学作为教育和教育技术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缺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建发展性的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具身教学理念,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将理论和实践明确联系起来,助力学生把本科课程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或以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目标;通过解放师生的身体,让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目标的满足。
革新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教学实践,阐释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实践问题,之后以“理论应用于实践”和“有意识的教师”模块提供进一步的具体策略,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录制10~15分钟/每节课的微视频,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材料,为具身课堂提供基础 微视频制作的目标立足于满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通过软件开发带动整个本科课程实施模式的改革,可以为其他高校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技能的理论指导,全面展示课程改革成果;可以为其他资源匮乏的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优质教研资源多渠道共享。
在学生中开展小组式研讨,提升其研究意识 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5个小组,指导其进行研究型学习,从开题报告、收集数据到撰写研究报告,最后评出优秀科研小组,调动学生进行科研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实践支持。
4 教学改革目标
从“离身”到“具身” 以具身教学为课程设计理念,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解放教师和学生的身体。
创设具身教学环境 带学生到幼儿园、中小学、特教学校进行课堂观摩学习,开展访学游学、实践教学,探讨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影响。
探索具身教学方法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获取相关知识,多通道刺激大脑皮层,确保每个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积极进行具身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革新课程评价模式,同时将评价策略和目标相匹配,加入更多能反映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效的考核形式,最终将课题研究成果深度融合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考察具身教学的效果 使用实验研究验证,实验设计采用平行班的横向对比研究和前后测纵向追踪研究,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满意度、学业效能感、身心健康程度、人际关系等。
5 创新之处
研究视角创新:具身教学概念与要素的理论探讨 本课题明确提及具身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概念,以及学生评价具身学习方式改革效果,建立学习评价改革课堂小组,并成立在线实验平台——Inquisit Web。
研究方法创新
1)具身教学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研究。科学研究不仅能为有效的教学原则提供证据,而且能为具体的教学方案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供证据。本课题首次使用实验方法验证具身教学对心理学学科的积极影响。
2)把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引入实验研究。本課题把3T脑成像仪、经颅磁刺激仪(TMS)、脑电位分析系统和眼动追踪系统等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的仪器融入心理学本科实验教学中,这种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有益于本研究探讨身体活动与课堂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帮助提升动作—心理机制的理解,使得身体活动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就的主题更成体系,具有连贯性、深度性以及跨学科合作探究的全面性。
3)倡导多通道整合性教学和学习。倡导多通道交互式学习,尤其是利用感觉器官改善学习效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家就倡导多通道教学和感官学习,认为学习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
4)大力推进现场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承诺度,从而培养科学研究素养,训练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教育。此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以真实专业问题为导向,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内外相结合的、自主的学习动机。
6 结语
本科教学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具身环境创建,包括微格课堂、智慧课堂和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应该结合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作,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构建“教学问题催化教学改革,教改成果提升教学实效”的良性动态提升机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开展研讨交流,积极构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常态化课程交流渠道,瞄准一流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会亭.从“离身”到“具身”:课堂有效教学的“身体”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48-49.
[2]马晓羽,葛鲁嘉.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课堂教学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5-9.
[3]王嘉旖,叶浩生.身体活动与学业成绩:来自具身认知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18,38(6):492-496.
[4]王美倩,郑旭东.基于具身认知的学习环境及其进化机制:动力系统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6(6):54-60.
[5]贾丽娜,田良臣,等.具身教学的设计研究:基于身体参与的多通道整合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6(1):82-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