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着力点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立辉 杜彦蕊
摘 要 课堂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生。首先分析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着力点,从兴趣、内在体验、情感、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多方位多角度打开学生的学习通道。
关键词 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智慧教室;SPOC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062-03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Focus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HEN Lihui, DU Yanrui
Abstract The key of classroom reform lies in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ode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student-centered tea-
ching focus, from the interest, internal experience, emotion, cogni-tive law and learning methods and so on, multi-direction and multi-angle open the student’s study channel.
Key words MOOC; flipped classroom; rain classroom; smart class-room; SPOC
1 引言
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陆续出现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SPOC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近年来如火如荼地在国内高校应用普及,但根据笔者多年一线教学的所见所闻,真正落地产生实效,进而推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从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课堂改革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发力,形成着力点。
2 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慕课不是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做得来的,当然,学生可以跟随网上优质的慕课资源来学习,但是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学生由于教材的不统一,自我约束性和学习目标的缺乏,以及课程难度逐渐提高和加深,慕课的学习往往是开头火热两三天,不到半途就终止。目前能够坚持慕课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受众者是需要提高专业能力的刚入职的教师或刚接受新课的教师。
翻转课堂是以优质的慕课资源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真正有效的慕课学习,翻转课堂就是一句空话。而且目前在高校进行的翻转课堂,基本上只是时空的迁移,而并非教学形式上真正的翻转。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课上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下答疑解惑。翻转课堂只是把这个过程进行了前移,课下通过视频学习章节知识点,课上进行答疑解惑。因此,要想真正做到翻转课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1]。
目前,很多学校正在大力推广雨课堂和智慧教室,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方式,这种教学手段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但是它需要在课堂上借助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通过笔者的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在没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之前,课堂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是不可取的。学生看似是在用手机学习PPT,但随时跳出来的QQ、微信信息,会瞬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走,而几分钟的断档,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听不懂下面的知识点,恶性循环,对课程学习产生恶劣的影响。
以上所有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的出发点和理念是好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务处、管理者、一线教师,都积极投身到这些教学手段的推行和实施中,但是迟迟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阻碍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的拦路虎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缺乏[2-3]。
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打开学生的学习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课堂革命的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够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3 以学生为中心的着力点
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兴趣、内在体验、情感、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多方位全角度着力,以情感教化学生、以兴趣吸引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以期盼鼓舞学生,最终达到学生可以产生真正有收获的学习,师生能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的终极目的[4]。
以兴趣和内在体验为着力点 明确课程用途,形成内在激励。第一次课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给学生讲清楚这门课到底可以用来做什么。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学完一门课,学生都不知道这门课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这样的困惑和迷茫,就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不会形成持续不断的内在激励。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的问题,学习有目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打开学习通道。一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涵盖这门课程全部的内容,而是要揭示这门课程的魅力与美妙之处,选取足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那些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追寻答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另一个普遍现象是学习浮躁,究其原因,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每学期伊始,绝大多数学生都信心满满,但是几节课过后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课程开设之初,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为学生打开学习通道,引领学生进入课程自主学习的大门,这是一件很必要且重要的事情。
精心设计具有真情实感的实践环节,设计的实验、实践充分注入学生的情感,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实践环节,并在实践环节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以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为着力点 赫伯特·格乔伊指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知,在教学中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内部规律,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对比教学、总结规律。
另外,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宏观把握,串联知识脉络。从全局宏观上了解每章和全书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梳理、分析、总结、思考,才能最终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印刻在头脑中并长时间地保留。
现在学生学习普遍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不愿意学习;一种是愿意学,但是往往一头扎进具体的知识点,埋头做题,忽略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因此,教师每讲完一章,不但要给学生布置每章的课后习题作业、随堂小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总结每一章的知识点。学生首先需要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最好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明确这一章都讲了哪几部分知识点,各部分知识点有什么关系,即明白书的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写作线索,然后进一步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展开总结。
以情感为着力点 要做一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并更愿意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授课技巧,不要讲死课,死上课,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讲台如舞台,教师每一次登上讲台讲课,都好像上舞台表演一样,讲的课要生动,有高度,有深度,有包袱,这样的课才是学生真正爱听的课。这就要求教师有很深的专业储备,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容量。
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很多学生其实对大学生活、对专业、对课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和迷茫,同时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像社会兼职打工、学校社团活动、文艺体育比赛。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间、课后的时间和学生聊学习,聊生活,聊兴趣,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平易近人的一面。教师具备渊博知识,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没有理由不爱这样的教师,没有理由不喜欢他的课。
批改作业是与学生的另一种交流方式。充分地挖掘和开拓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传统的批改作业就是对勾或者叉,再加上日期。教师面对的是生机勃勃、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他们有的人看起来放荡不羁,但是每个人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评价,得到肯定,得到关注。作业批改评语就是教师能够做的评价和关注的方式,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要不吝溢美之词,对完成不好的学生批评也要批评得与众不同。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会给学生不一样的反应,对他们下次的作业和学习起到积极的暗示和激励作用。
以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为着力点 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合理增负。合理增负不是为难学生,不是简单作業量上的增长,而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和课后环节,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让他们进行既有质又有量的学习、思考、设计,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学习自由的空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更倾向于深层次的学习,并且大部分学生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们大多关心专业前沿技术,眼光敏锐,思维活跃。教师应提供一些项目资料抛砖引玉,但是不限定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题。学生的选题往往会让教师眼前一亮,令人受益匪浅。
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项目完成后,每组需要提交项目视频、项目报告和项目程序,并在课堂做展示汇报。在展示环节采用答辩模式,台下学生变身评委,与台上的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开阔眼界。教师也可教学相长,不断地为下一届学生积累学习资料,拓宽学习通道,一举两得。最后由学生对每组项目进行打分评价,教师并不以此评价作为自己给成绩的依据,只是借以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关注点和整体认知。
通过查阅文献的环节、项目报告的撰写环节、登台展示汇报环节、录制视频环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
4 结语
以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SPOC为代表的多种现代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但课程教学的关键还在于抓住学习主体即学生的自身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打开学生自主学习通道,让学生向教师学,向书本学,在实践中学,在互动中学,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终身职责,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J].中国高教研究,2019(6):8-14.
[2]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7.
[3]刘献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4]杨在宝,张杰,肖天庆.浅析“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下的教师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3(8):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