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微课的作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淑清
摘 要:伴随着高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微课等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和授课负担。在本文中,我们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微课的作用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并且提出具体的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微课;作用研究;有效策略
高中生的课业繁忙,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量难免感到手足无措,在针对化学学习时更是如此,化学知识点繁多复杂,化学公式千变万化,化学实验现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难点内容集中区域。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和思索习惯,那么对于其自身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而言,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迫切的要求我们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新课改的客观要求得以满足。针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问题以及教学微课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问题,我们进行相关的讨论,开始正式内容的探讨。
一、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微课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问题
一些化学教师几乎将所有的备课任务都交给微课去完成。在网络上寻找现成的教学资源,盲目地搬移到课堂上来,这看似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腾出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教师如此备课,并没有相应的效率,也没有和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连接,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使得二者之间的交流不畅。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度地关注化学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不注重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對学生合理有效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是无效的以及反复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渐积累,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为其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虽然有的教师运用微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串讲活动,但是运用的层次终究比较浅,并且没有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对于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也无法进行及时的总结。因此,其微课运用活动是难以持久的。
还有的教师对于多媒体存在着盲目地依赖心理,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现象,用多媒体讲解化学PPT,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似乎多媒体已经成为这些教师的眼睛和嘴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日渐降低。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难以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微课虽然可以反复播放,但是学生的疑问仍然没有打消。因此,以上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为高中化学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没有为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发挥引领性的作用。我们仍需要对于微课等形式进行更多的探索。
二、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具体作用
(一)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需要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了。但是,这却与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不相吻合。此时微课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之上,学生可以借助微课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反复学习,反复突击以及积极思考,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先进的学习经验,要进行及时的学习。要学会及时地总结,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而微课正是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
(二)微课等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教师如果教学思维僵化、教学内容陈旧,那么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一些教师选择运用微课等形式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课堂流程,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同时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师将一些教学内容融入微课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形式进行相关的存储和展示,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教学内容的规范和优化而言,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重点知识。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效率,对于高效化学课堂的打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微课的运用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
微课不仅仅是教学视频的简单剪辑和拼接,而是教师将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源进行相应的组合甚至是融合。因此,短小精悍的微课有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对于网络上所拥有的化学资料进行相应的摘选,对于课本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使得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微课的制作和传播,而微课的运用,正是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表现之一。很多的教学网站有大量的网课可以供学生使用,其中不乏化学物理。但是这些网课有的繁杂而无内容,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这些网课和视频资源以及其他的音频资源进行大胆地剪切和折叠,将其添加到微课等形式之中,由教师进行整合。因此,我们说微课的运用,可以为教师的资源整合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微课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突破重难点内容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之中,对于化学实验的讲解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现象能否掌握,可能会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化学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相关实验现象的讲解和相关实验本质内容的论述,从而真正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内容,这时微课正在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解关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这一个实验现象知识之时,为实验现象不明显而担忧,此时,这位化学教师运用多媒体在互联网上寻找到了相应的实验视频,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剪辑以及编撰,将实验知识和实验现象等内容穿插其中,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使得学生对于沉淀的界定以及浑浊的现象,有了更为清醒的认知,从而使得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点可以顺利的突破。有的教师对于化学沉淀的具体内容的讲述犯了难,此时运用微课等形式将化学沉淀的具体物质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和陈列,帮助学生尽快地辨别辨认,突破了重难点知识,将硫酸钡、碳酸钙、硝酸铵等化学药品做了精彩的讲解,短小精悍的微课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了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影响。 (二)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客观规律
化学方程式的具体书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道难关,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是要求学生培养能力,提高对于课本知识的认知高度。而学生能否掌握化学方程式将会对于自身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此时微课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一些教师运用微课等形式讲解化学元素的价态以及相关的价态变化。甚至在微课之中编撰了这样的化学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使得学生对于化合价进行了相应的记忆,然后为化学方程式的具体书写和运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然后教师对于化学实验生成的气体以及气体符号,生成的沉淀以及沉淀符号都进行了讲解,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前后变化也进行了独到的讲述。而这些知识都蕴含在微课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观看和仔细的体会,提高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认知高度,也满足了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学效率成倍提高。
(三)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总复习
每到期末学生对于大量的化学知识点感到無从下手,虽然教师在课堂上都进行过相应的讲解,在课上学生也能听懂,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和巩固习惯,使得这些化学知识在期末关头成了学生复习路上的拦路虎。一些学生甚至会求神拜佛,希望自己可以在化学考试中有突破性的进展,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如果不对这些化学知识进行总复习,那么他们的愿望将难以实现。此时,教师选择了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例如,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串讲活动。这位教师提前制作了微课视频,将化学必修一课本上所讲述的化学元素如氟、氯、溴、碘的具体性质进行了相应的串联活动,在微课视频中进行了相关的展示,对于金属元素铁铜铝也进行了相关的复习,不仅仅节约了学生的复习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使得学生信心满满的走上考场,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四)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预习活动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在进行正式的化学内容讲解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化学基础情况和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策略的完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从而为学生的化学知识的掌握发挥引领性的作用。一些教师选择了运用教学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甚至有的教师运用微课进行了课前导读课以及课前导入,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关于《物质的分散系》这一部分的内容之时,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胶体、溶液、浊液的印象,首先用短片和微视频的形式进行了导入,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分散系的印象,促进了学生预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颗粒的具体直径和相关的划分依据也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了相应的内容,同时对于丁达尔效应也进行了具体的讲述,使得学生成竹在胸,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活动的整体推进。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更应当对于教学微课进行更多的探索。立足于本职工作,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及时地辨认教学方向,为学生指明学习之路,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微课的巨大作用。对于具体的化学知识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微课的制作要进行相关的要求,才能真正地为高效化学课堂的打造发挥相应的影响,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2017:31.
[2]何超,周玮.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4):44.
[3]孙涛.新课改中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2016:262.
[4]周践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微课教学的应用与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02(9):115.
作者简介:
郭淑清,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