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受人文色彩 品味文章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艳红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极为关键的部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视野,自幼获得语言学习中重要的语感,对于小学生信息收集和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笔者的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种途径,为语文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整个阅读教学分成了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小学阶段的阅读覆盖内容比较广泛,教学任务也相对繁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老师需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积累中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小学生的文化积淀。
  一、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章的人文色彩
  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成长。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人文色彩,那些被编到教材当中的文章或是充满时代气息,或是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或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语文老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需要挖掘其中的深层次思想内涵,用富有感召力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推动小学生对作品内涵的认知,在人文情感的渲染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阅读六年级上册的《詹天佑》一文时,除了要让学生认识詹天佑这一伟大的人物,学习生字和生词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詹天佑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习他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实现情感上的教育,感受人文色彩的阅读教学。
  在新的理念影响下,若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人文色彩,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文章中的“锋”“冒”“昨”这些生字列示出来,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字,自己练习书写;老师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理解‘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这句话”,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就锻炼了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解决老师在思维导图中设置的问题,他们就会对这些问题加深记忆,同时建立自信心,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认真的听讲。
  再例如,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根据老师之前的讲课思路、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构建思维导图,学习这篇文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他们画出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在学生们遇到问题时,提点他们一下,并随时鼓励学生,让学生建立起信心。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人文色彩。
  二、 在阅读教学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语文这门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能够通过描写和抒情传递信息,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蕴含着的语言艺术,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语言审美能力。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一)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默读是枯燥的,语文老师要组织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受作品,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学生们在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中,他们不由自主地深入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作者的心灵并实现艺术再创造。朗读中,语文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要通过语音语调变换营造一个寒冷凄凉的氛围,《为人民服务》一文在朗读中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体味语言之美。
  (二)在多媒体辅助下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和多媒体的融合,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需要发挥音乐与画面的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和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语言艺术的形象色彩,提升小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 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知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多种文体形式的文章,诗歌是用凝练的字眼传递思想的形式,散文是语言优美的文体形式,而记叙文又是充满个性又有亲和力的文体形式。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文体形式中积累知识,提升语感。
  (一)推敲一些传神的字词
  能够被称为诗人或作家的角色都对用词有极强的考究,其既能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意思,又能包含丰富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六年级下册的《匆匆》一文时,其中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句子中描绘了时间匆匆,其中“滴”字形象地写出时间悄悄溜走的状态,是那么不起眼,在生动的字词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欣赏一些优美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和其他的文体形式相比,散文在培养小学生审美上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优美的句式或者句式工整的美,或者有段落的美,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欣赏其中优美的句子,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一文阅读中,其中“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一句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描绘得淋漓尽致,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且反复的阅读,感受句子的优美,对真挚的友谊获得情感体验。
  (三)分析一些有特色的语言或对话
  人物之间的对话能够很好地诠释人物的特征,也是學生比较容易接受的阅读内容。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人物对话,思考为何讲这句话,并用批判性的思维思考这句话是否诠释了人物的性格。学生在质疑当中发挥想法,真正敢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就需要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学,引导学生慢慢按照正确的阅读步骤进行学习。   例如,在阅读和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这句充满深层次意味的句子耐人寻味,一方面彰显了鲁迅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另一方面又表明了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语双关的语句总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这样有个性的语言中,学生的思想水平升华到新的境界,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 积极开展开放而有活力的拓展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让教学过程简单中不乏张力,也要保障学生“学”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学习“祖先的摇篮”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发展其思维能力。我会以优质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通过有效的问题导入,以疑问激趣,比如“人类的祖先是谁呢?,我们最开始生活在哪里呢?”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和想象其中的原因。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诗歌,并试着总结出诗歌的大意,让其明白“摇篮”的深层含义。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我还会结合当下环境问题,发出“现在的森林越来越少了,天空没那么蓝了,祖先的摇篮快被我们毁坏没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保护好祖先的摇篮呢?”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我在教室内设置了拓展阅读的图书角,根据教学内容定期更换图书角内的读物,与此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近期学习的语文课本的内容,选取自己喜爱的读物对图书角的内容进行补充。
  例如,在完成《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学习后,笔者在图书角内更新了《DK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恐龙来了》《盖尔·吉本斯少儿百科系列:恐龙》等与恐龙相关的儿童书籍,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家中与恐龙相关的书籍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交换分享。而学生们带来的书目种类远远超出了笔者的预期,有温馨治愈的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有儿童文学《奇异的蛋》,也有影视改编小说的《侏罗纪公园》等等。通过对轻松阅读氛围的营造,学生们对拓展性阅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比如,依托课文来源,精选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均来自经典文献,且经过编纂者艺术化的加工整理。比如二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就来自《战国策》。《战国策》作为我国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其中的寓言故事为数不少,大都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惊弓之鸟》《安步当车》《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
  教师可以从《战国策》中搜集整理其他寓言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也能实现课内外融合的目标。又如,紧扣课文题材,优选阅读材料。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本题材较为多样,教师可以从课文题材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内容。以《黄山奇石》为例,课文以著名风景区黄山为对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其他景观的散文,比如泰山、华山等,增强学生对写景类散文的阅读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长远发展的思考,也是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思考。语文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人文主义教学,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开展一些开放且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宏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6(12):148.
  [2]张红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2):231.
  作者简介:
  张艳红,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清河县教师发展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