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作学习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文信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的提倡,合作学习法日益盛行。文章探讨了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策略和实施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197-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英语学科已成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理念,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高校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产生厌学的情绪,感觉英语学习很费力,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程。这是因为英语本身就是除了我们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使用英语,而且这也是西方文化的语言差异性形成的,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行为。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英语教师要调整英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高校英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能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英语教师的责任感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完成高校英语教学任务。
  一、合作学习法的基本概述
  合作学习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在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适合高校公共学科的课程内容,包含心理学科、教育学科等,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的质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分工明确,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当然,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它是以整个团队为一个教学整体,对其评价方式也是以团队为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合作学习法就是以一个小组为学习单元,对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安排好教学任务,帮助其进行互助学习。这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法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合作学习法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度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阶梯形的递增顺序要求,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与此同时,在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其次,合作学习法应该遵循指导性的原则。高校英语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时候,既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运用合作学习法的同时,英语教师仍然要加强自身的主體意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都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合作学习法应该遵循竞争激励的原则。高校英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使大家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而合作学习法的核心是以一个学习小组为单元,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组织形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教学,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以4—5人为一组,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更加规范化管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当然,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换制,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意见不统一的局面,有利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每位组员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即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要太明显,但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应在各方面有所差异,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互补,这样做有助于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作用,使其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为班内小组之间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间要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实行定岗定人制,从而激发每个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实施
  在高校英语课堂学习中,所有小组的活动形式要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明确的目标。目前,高校开展的英语合作学习法采用的英语教材是《综合英语》,课本中的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英语课本划分为课前预习、单词学习、语法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内容组织相应的小组活动,比如课前预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本的写作背景。这部分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时,每个小组按照合作学习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播放器等辅助工具,介绍各自准备的资料内容,培养整个小组团结协作意识,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在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组长要明确组内各成员的具体任务,让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技术制作幻灯片播放给大家观看。另外,在此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最终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比如,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包括翻译课文内容、英语知识竞赛、重要段落的默写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包括英语知识竞赛、英语单词接龙、演讲会、模拟工作招聘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
  (三)反馈与评估
  高校英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后,要及时将活动的评价意见进行反馈,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另外,教师也要在完成英语教学后进行总结和评估。例如,对小组内的每位成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进而给整个小组打分,从而实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英语教学任务。   (四)课后延伸的混合合作学习
  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文化特色。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后开展混合式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制定英语活动的主题,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将讨论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小组。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单独作为一个小组,让大家根据英语活动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种混合式的合作学习法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师通过合作学习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合理分配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因为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合作性教学方式,涉及各方面的英语知识,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提供重要的帮助。高校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运用这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实现高校的整体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真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U Wen-x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Gansu 745000,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of the idea of "student-oriented and teacher-l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n order to explore effective classroom organization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hope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College English;teaching
  收稿日期:2019-06-13
  作者簡介:刘文信(1962-),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大学本科,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