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思维导图,成就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友强

   一、过程可视,及时反馈,让预习更高效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浅尝辄止;二是老师尽管布置了预习任务,却很少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从学生的预习中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我让学生准备了“思维导图预习本”。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借助绘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预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而且,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很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教师也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构想,合理分配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一起深入探讨学生心中所疑,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这样就可以把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二、立足学情,明确目标,让备课更高效
   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为例。
   首先,阅读教材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学习内容为中心主题,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形成《颐和园》一课的知识结构。这种直观化的结构使得各知识点的层次关系一目了然,能使我们分清教学的主次,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完整把握和理解,有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其次,研读《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形成教学目标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变得可视化、显性化、立体化,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效解决了“为什么教”的问题。
   最后,研究学情,寻求学生最近发展区。我以学情分析为中心主题,以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为二级分支,创建思维导图。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规律,具备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研究学情有效解决了教师应该“怎么教”的问题。
   在备课中创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树立全局意识,提高整体规划能力,使教师统筹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等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目标达成更高效
   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通过备课环节,我们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那么,接下来就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问题导学策略。
   我率先抛出问题:“作者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让学生到课文中找相应的语句,圈画词语,做出批注。在此基础上,我选取了“长廊”作为突破口,让同学们先聚焦到长廊这一处的景物,然后在黑板上共同绘制这一部分的思维导图,总结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可知,长廊具有长、美的特点。接着,在老师的指引下,画出颐和园其他景物的思维导图,这样就把各种景物的特点总结提炼出来了,原先提出的两个问题得以解决。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要抓住描写特点的关键词句,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文字,在读和想象中感受到了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接着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去发现思维导图各个二级分支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思维导图直观性强,学生很快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各个二级分支都是游览的地点,每个地点涉及的景物都是抓住其特点来展开描写的;不同点是:景物观察的角度、描写的手法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何具体操作?和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并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高耗低效”,而思维导图则是解决此症结的一个突破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于预习、备课和上课等各个环节当中,只要我们勤于实践,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新的启迪和收获。
  责任编辑 晁芳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1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