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焕城

   从古到今,所有研究教育的人无不重视养成教育。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去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使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得以规范,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一、引导好习惯认知,指导学生规范行为
   (一)学习良好行为习惯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准则,进而约束日常行为习惯。可以根据小学生特点及农村小学的现状,制定学校相应的制度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学习内容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了举止文明的行为习惯,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守时惜时的行为习惯,懂得感恩的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遵守秩序的行为习惯,勤于动手的行为习惯,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讲究卫生的行为习惯等。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熏陶
   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形的制约或激励作用。在走廊通道两边、教学楼的楼梯墙随处上下楼梯请靠右走;不要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不要浪费水……。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栏、黑板报、班级文化、好习惯标语等,随时提醒学生在学校应该遵守的各种制度,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受到良好的环境的熏陶。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老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老师要利用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威信,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年龄小,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具有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会经常对身边人的行为进行模仿,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等年长的群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注重身正为范,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缺乏,教师在这个过程行为习惯更具表率作用。学生会模仿教师上课的神情、语气、动作,在教学中要注重言行举止。学校不论是领导还是老师,学生都是非常尊敬的,因此不要在学生面前露出不良行为,通过正面形象影响学生,让他们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课前5分钟活动
  曼恩先生说:“习惯仿佛一根绳索,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根据小学生特点及学校的课程安排,制定了课前“好习惯5分钟”主题活动,要求班主任或第一节科任,利用5分钟时间,结合每月主题,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进行拍照上传,每周一评,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学科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学校结合我区实施的“爱种子”教学模式课堂改革,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进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之中,如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体育中渗透健康常识等。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相应的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通过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懂得尊师守纪,团结友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研学活动、实践活动课等教育活动。如“弯腰行动”、“学雷锋活动”、“垃圾分类卫士”、主題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活动、文艺汇演等等,这些极具趣味性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紧贴小学生的兴趣喜好。除此外,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渗透学生思想教育;开展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利用研学活动带学生外出体验生活,感知世界的精彩。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发挥家校共建模式,助推学生习惯养成
   (一)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必须要求各班科任老师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美篇、朋友圈、致家长一封信等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可以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以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针对有些家庭父母思想观念或教育水平有限,不懂得如何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的情况,学校方面还要做好对父母正确教育、引导方式的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培训。
  (二)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而言,要积极配合教师外,更需要及时地与班科任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向老师反映,也可以向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还要加强对自身行为习惯的管理和养成,消除自身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则要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监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加强多与老师沟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健全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
   少先队大队部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值日生评分机制,值日每天早读课前都到包干区、课室检查学生的红领巾、衣着、仪表及卫生情况,形成每月一次的文明班评选;建立榜样评价机制,每半个学期的一次的“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阅读之星”评选等,通过“五星”评选树立榜样;建立班约制度,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的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班规公约;此外,学校还建立教师评价机制,通过一些系列的评价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以达到立德树立,为人师表,并把它纳入到师德师风评价之中。
   (二)榜样示范,“奖优促差”
   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生出现良好行为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按照要求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及时评价。采用自评、生生评、小组评、家长评及教师评等方式,评选优秀个人、优秀小组等树立榜样,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提高自觉性和意志力。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应该持之以恒,促使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身上的形成和内化,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得以全面发展,还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管理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6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