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智慧

  摘 要: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多层递进,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不放松;激趣诱思,使学生主动生疑,主动释疑,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数学
  随着数学课改的日渐深入,成功学习已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而创设数学学习的教学情境,正是促使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笔者实施的一节习题课,来阐述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问题。
  习题课片段——
  师:请同学们参照习题中的图(如图)
  现在给每个小组相同的火柴40根,如此,看哪个组同学搭得最多。
  每组学生争先恐后开始搭建,教师巡视并鼓励,引导。
  师:各组发言人,汇报你们组搭成的正方形数量。
  经统计,最多搭出12个。
  师:各组同学搭得都很好,这说明了同学们善动脑筋,心灵手巧。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如下问题:(白板显示)
  问题:
  1. 按照习题中图例方式,搭建一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两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2. 搭4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10个正方形呢?
  3. 搭建100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4. 若用n表示搭建的正方形的个数,则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5. 搭132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小组内同伴交流、探讨。
  各小组同学积极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让他们观察、发现、探索其中的规律。各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结论。
  师:(有意识地让小组中学困生回答)说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4,7,10。
  师:第二题由A组发言人回答:
  A组发言人:搭4个正方形需要13根火柴,搭10个正方形需要31根火柴。
  师:第三题怎么回答?
  B组发言人:搭建100个正方形需要301根火柴。
  师:问题的难度和关键是回答出第三题,那请B组一同学来解释一下,為什么得出301根火柴呢?
  B组某同学:搭建一个正方形用4根,搭建2个正方形用7根,关键是多一个正方形就多用3根,也就是:第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其余99个正方形,每个都用3根,共用99×3=297,所以搭建100个正方形,共用去4+297=301根火柴。
  师:请用算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B组某同学:4+99×3
  师:很好。还有不同方法吗?
  其他小组的同学纷纷举手,教师指定C组发言人回答。
  C组发言人:我们这组讨论后认为,如果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需要4根,那么100个正方形需要4×100=400根,但除去第一个正方形,其余正方形都少用了一根,因此我们的算式就是4×100-99(板书)。
  师:说得很好。大家再有不同方法吗?
  E小组发言人高高举手,争着要发言。
  师:那就让E组发言人上台说说他们组的解法吧!
  E组发言人:我们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3根火柴搭建成的,100个正方形就需要3×100根,但第一个正方形多用了1根,因此就是301根,列出算式就是:3×100+1。
  师:D小组有没有新的解法?
  D组发言人:没有,同C组相同。
  师:同学们想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这充分说明了大家善于思考,善于变换角度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有别的方法,大家课后再好好探讨,看谁或哪个小组还能想出新的解法来。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第四个问题,大家在我们学习探寻的基础上,各组再认真思考,积极思维,共同解决,看看大家能想出几种常见解法。
  同学们在组内展开讨论,教师随机参与某小组的讨论与探索。
  师:我们请D组发言人说说你们小组探究的结论
  D组发言人:我们组通过对第三题的学习,归纳总结,得出了三种结论,列出的算式分别是:
  4+(n-1)×3,4n-(n-1),3n+1(教师板书出算式)。
  师:再有新的算式吗?
  学生默认没有出现不同的式子。
  师:三个算式,表面看形式不一样,大家下面对此进行化简、整理,看是什么结论。
  学生在本子上化简后回答出结论:
  三个式子均是3n+1。
  师:非常好!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用3n+1来表示这个问题中的一般规律。大家要清楚:这里n的含义是:所搭建的正方形的个数;3n+1表示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根数,也就是这样的图形中正方形总共的边数。
  一、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状态
  “期望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成功与否,教师的期望将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把对学生真诚的期望,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他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随其行”。
  若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些或一种真切的成功体验,则这种学习就属于有效的学习,一般来讲:
  1. 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知识很感兴趣,这种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需求,能够使他们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积极地去做”的兴奋,获得学习成功。
  2. 对掌握主动权的学习,学生很感兴趣。新课改提倡的就是对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引导和启动,是学生认知方法的养成过程,是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需要独立思考,也喜欢积极主动探索,因此,要善设疑问,抓准时机,点拨引导,把脉学情,激发乐趣。
  3. 对学习有鲜明的情感。学生会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也会为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而苦恼、渺茫。当学习取得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快乐和激情,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当学习受阻或失败时,就会灰心,不求上进。   二、 创设情境,以问题做诱饵,激活思维
  教师以问题为抓手,提出挑战性问题。问题设置于课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置于课中,能拓宽引申,增大学生知识面,便于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设置于课尾,则可达到“小结、启下、延展”之功效。设置问题时,可留下“空缺”,让学生填补;可设下“关卡”,指导学生攻克;可布下“疑点”,促使学生钻研;可引出“悬念”,吸引学生求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用问题激活思维,让学生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舟;用问题吸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围绕我们设定的目标而转,使教学过程充满期望、信任,充满困惑、猜想、顿悟、思考和争论,使学生迫切的求知欲占据着整个课堂,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数学问题的设置必须恰到好处,过易则问题质量不高且浪费时间,过难则学生百思不解,坡度过大,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要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教师就要在“备、讲、练、考”上下功夫,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的教学设计,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小步子、分类练、快反馈的方法,把学生挫折降到最低程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对较高的要求,复杂的问题,留待学生处于成功喜悦的亢奋心理状态时再出现,这就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每一个小问题中积累成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的力量时,有信心去实现使自己心理上能得到更大滿足的成功。
  三、 创设情境,以目标为导向,分层递进,充分训练思维
  对待学困生,要分层设置问题和需达成的目标,分类施教。我们要让这类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的成与败,是个人基础、能力和努力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断层,扫除知识障碍,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进步及小成功,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赞许、激励,使他们形成正强化作用。要鼓励学生暴露学习的思维过程,暴露思维误区,展现训练及参与效果,克服思维惰性,提高思维品质和能力,真正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斯托里亚尔语)”。
  为了顺利创设目标情境,我们要做到:理顺教材内容,吃透螺旋式的知识结构,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并不断予以归纳、补充;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要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境,釆取画图、演示、实验、实物展示等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拓展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同时,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要优化目标,及时创设训练、测试、板演、纠错、抢答等各类方式激活情境,丰富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要注重设计教学的艺术性,运用图表、表格、各类色彩图等形式,创设体验情境、认知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类比、猜想、收集、整理等,亲眼看见数学形象而生动的过程,体验“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促进思维升华
  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动态交流课,是一堂释疑、求变、纠错、激活的课堂。我们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从神态、表情、形体上去观察和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准确、适时地把握学生思维进展程度,并确定相应的对策,有效地、成功地指导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答”中切中“学情”,掌握“病情”。学生要从教师的“导演”中获取“良方”,纠正偏差,师生互动,促使其成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宽,巩固思维的成果,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数学教学中创设成功学习的情境[J].甘肃教育,1994.
  [2]张升,胡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情趣的创设[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
  作者简介:张智慧,甘肃省平凉市,太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8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