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尝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剑舞

  摘 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是在课标指引下,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世界、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教育;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课程与教材应与学生充满活力的经验相结合,提供适合学生生长和生活的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确立积极生活态度。生活教学是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 关注社会热点,紧扣学生心弦
  社会热点是多数人共同关注的、对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焦点问题。在生物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生物学习有关的社会热点话题越来越普遍,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接触热点话题的概率也会更高。生物知识涉及人们生活中的经济、生态、人口等多个方面。如果教师能善于挖掘现代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在课堂中进行适当的切入,可以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话题非常多,比如,低碳生活、禽流感、猪瘟、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可。通过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关注社会中与生物学的知识,这将对学生学习生物学习开启一扇兴趣的大门。
  二、 设置生活情景,引导体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习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生活情景,将生物学知识放置到生活原型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
  游戏是学生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棋盘游戏、排序游戏、匹配游戏和扮演游戏等。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和个性张扬的时期,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角色扮演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整个扮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于角色认知和想象,使其真切地领悟到所学的内容,进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生活的体验。以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一课为例,在讲到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时,设置角色扮演情景,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个器官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角色扮演,在理解角色和品味角色过程中了解六个器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派选的代表戴上表演道具,分别说出所扮演角色的作用,比如,对于“根”的角色扮演者向大家介绍道:“大家好,我是植物的根,我的主要作用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和营养,你看,我的肚子里有着一个个薄壁且大液泡的细胞,储藏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其他器官食物和水分,没有了我,植物将无法生存。”每个角色通过形象的介绍,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 结合生活实例,激活生活经验
  陶行知认为:“如果课本中的知识是与生活脱节的或与生活毫无关联的,那么这本书也是死的书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是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内容应扎根于学生现实生活,挖掘学生身上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生活例子,恰当地将其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知中,激活已有生活经验,明确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
  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挖掘适合于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实例,能带来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生物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为例,很多学生虽然都经历过或见过有关神经调节的生活现象,但是对“反射”的概念比较模糊,为此,笔者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挖掘了以下生活实例:你们会骑自行车吗?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们是否会东倒西歪,身体总是与大脑闹别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灵活的掌握骑自行车的技巧呢?还有你们每次听到上课铃声响的时候,是不是就会立刻冲回教室坐好,并拿出教材等待教师从门口进来呢?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否会跟着剧情的变化跌宕起伏?在身体碰到烫的物体时,等不及大脑思考,就会迅速地躲开呢?这些活动又是依靠着是什么系统来调节的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呢?这样通过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自主地去寻找答案,使得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
  四、 巧用生物实验,实现在做中学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有相当数量的实验活动,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帮助他们清晰地观察到生物学习中的“生理现象”和“生理过程”。在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替换实验器具,开展生活化的生物实验,促使学生将学习的方向从“掌握知识”向“知识应用”进行转变,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正好与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做中学”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生物实验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知识和结论,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科学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为例,教材中给出的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但由于鼠妇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将“鼠妇”采用“蚯蚓”来代替,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在学生了解生态因素和非生态因素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后,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蚯蚓日常生活视频,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特点,猜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采集到蚯蚓?潮湿度、光线等因素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然后为学生提供课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及蚯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設,通过实验的操作,使得学生学会合理地、科学地控制实验变量,学会实验分析和掌握实验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 开展生活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生物是以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校内学习与校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促使生物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积累生物学习知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少,在新世纪人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打破学校的时空界限,建立学校与社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全面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的营养》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不同物质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为此,在学习单元內容后,结合教材P37中“营养师”的介绍,开展“我是小厨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周末给父母当一天的小厨师,安排一日三餐。首先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膳食营养资料及父母的饮食爱好,为家人设计一份健康营养食谱,并列出原材料采购清单。然后根据食谱和食物的营养搭配,制作膳食。比如,“午餐”在一天的生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可以选择一些低脂而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或海鲜等,同时,搭配一些新鲜的蔬菜,保证人身体里维生素的正常含量,除此之外,还要确保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下午的生活、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利用生物学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营养膳食的搭配,有利于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饭的辛苦,才能真正学会感恩,从而有效增进了父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在陶行知思想指导下,在生物学科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峰.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2018(4).
  [2]陈凤华.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8(16):78.
  [3]王倩倩.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10).
  作者简介:
  张剑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4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