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的描述反思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主体缺失,对话教学存在走过场,是一種“伪”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与情感对话,开展言语实践与思维对话,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语言对接、情境进行比照、联想,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实践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将认识内化为能力、转化为行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落实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对话教学; 唤醒经验; 创设情境;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51-001
  一、现象描述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在老鹰的鼓励下,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从而揭示学无止境,应不断进取的道理。下面是小鹰第三次学飞的教学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小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生:大山的上空。(多数学生脱口而出)
  师:这次小鹰是如何飞的呢?
  生:鼓起劲、奋力飞。
  师: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小鹰飞得很吃力,很用劲。
  师:那你来用劲地、吃力地读读这段话。
  生:学生用劲地、吃力地读,读到“鼓起劲、奋力”突然爆音(众笑)
  师:(严肃地不满地说)要用心读!
  师:出示“天空……真……真美啊!”这句话该怎么读?我们来研究此时小鹰的心情如何?
  生:这里提示语告诉我们要喘着气兴奋地喊着读。
  生:“喘着气”就是上气不接下气,
  生:省略号就好像说话一停一停的,说明小鹰很吃力。
  师: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读到省略号时一顿一顿的,大口喘着气。)
  师:小鹰很吃力,但是很开心,我们也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自己练读。
  ……
  师:学了《小鹰学飞》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不断努力、要不怕吃苦、不要骄傲……
  师总结:出示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生:朗读、记忆。
  二、问题诊断
   在此教学片断中,我们看到教师或提问、或讲解、或分析、或朗读,都是竭力让学生接受并记住阅读结论,即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阅读过程变成了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阅读主体(学生)缺失的“伪”阅读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的动态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始终处于多重对话的核心。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灌”,课文不再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式地分析和解剖的对象”,而是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实践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对策
  1.唤起经验——与文本对话
   本片段的教学老师牵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遭,学生没有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没有思维的拓展,学生理解不透彻,领悟不到位。当学生说到“喘着气”省略号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从学生“学”的角度,“学”的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步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在什么时候自己也是“喘着气”“在急促地喘气情况下是怎么说话的”,唤醒学生的经验世界体验小鹰学飞的刻苦努力。当学生读出破音、不到位时,教师可以适时范读,对重音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如何停连给予示范,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迅速把学生带入语境: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鹰?小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充分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语言、情境进行比照、联想,把文本语言还原成一幅幅画面融入阅读,感受语言的原始信息,发现文本内涵的意味。
  2.创设情境——与情感对话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鹰情感的变化由原来的满足到第三次的谦虚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这是一个难点。案例中学生感情朗读千篇一律,以教师的分析、简单的问题代替了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就是小鹰,请起立,“小鹰们”张开翅膀,鼓足劲,向着天空飞起来。飞呀,飞呀,看,大树已经像一个个小黑点了。再加把劲,飞呀,飞呀,看,大山变矮小了,你们真能干,飞这么高啦!别怕累,调整呼吸,力量集中到翅膀奋力振翅,快到蓝天了,坚持,坚持,看,我们飞得多高,一切都在我们眼底,多美啊!让我们一起喊:“天空……真……真美啊!”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不自觉地把自己就当着小鹰,感受着小鹰的快乐、感受着小鹰的努力,感受着小鹰的辛苦,感受着小鹰的坚持……
  3.言语实践——与思维对话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上要给予学生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方面的训练,将语文文字进行运用、内化,从而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学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示比较生硬,学生答语简洁,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失去了“语文味”,剥夺了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此时,可以借助文本语言“已经”进行二次说话练习。如:学完故事,我想问问刚才说已经会写字、已经会XX的小朋友,你们现在又什么新想法了吗?生:我还要不断学习把画画得更美;我还要不断努力把字写得更漂亮;不能骄傲,我还要像歌唱家学习,把歌唱得更动听……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两个层次言语实践的理解呈现,不仅仅停留在对文章信息的简单提取上,不是生硬地知道了学习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什么,而是体现在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上,体现在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中。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行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停步,应该向小鹰学飞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在朗读、品析、体验、说话中有机地落实了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