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大学课堂教育及课程考核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新时代大学生课堂听讲效率较低,课后自主学习时间投入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智能手机的影响、教学课时的压缩和考核形式的单一是主要原因,提出激发学生课程兴趣、引导课后学习时间投入和完善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等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改善大学课堂教育及课程考核方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课堂;考核方法;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295-02
  一、新时代大学生课堂教育与课程考核现状
  (一)课堂教育现状
  课堂教育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高校课堂目前普遍存在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上课玩手机、课后不复习、翘课等;此外,课程教学课时压缩,教师科研考核压力增加等,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两方面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困难,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使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课程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
  (二)大学课程考核现状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1]。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主要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前者通常采用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论文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后者则采用考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受课堂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老师普遍存在考前划重点的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对于老师强调再三的考点依然不会,进而出现考前突击复习。在期末集中考试的现状下,学生复习压力大,会主动放弃一些课程,最终使得考试时出现试卷空白的现象,或冒险走投机路线做小抄。
  二、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办公和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大量弊端,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易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社交软件等,导致晚上不睡觉,早晨起床难,上课玩手机或睡觉,甚至翘课;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加之对专业兴趣不大,抱着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想法来应对课程学习。虽然加大考勤力度可以保障大学课堂的出勤率,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二)教师授课
  目前教师多以PPT和板书的传统形式授课,不够重视智能手机对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影响;加之教学课时有限,授课内容多,老师授课进度快,在学生课下不投入预习和复习的情况下,师生互动困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课,考试要求严格,而平时授课质量不高会直接让学生对专业、课程及任课老师产生负面认知或评价。此外,高校老师授课风格多样,部分教师授课思维太过跳跃,与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存在差异,学生听讲费力,更容易出现学生上课开小差或玩手机的现象。
  (三)考核方式
  国内大学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通过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来检测学生对目知识的掌握情况,此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2],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下,学生容易存在发挥失常的情况。高校普遍存在期末考试前老师划重点的现象,部分同学因此平时在课堂上不听讲,课后不复习,期末突击复习,利用期末考试前一周的时间学完一学期的内容,然后参加考试。利用这样的方法或许可以通过考试,但是在这样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不利于真正吸收老师平时所教的内容[3],甚至考试结束就可能全部忘记。
  学校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如果包含课内实验,平时成绩的占比会更低。而平时成绩的评定也无统一标准,通常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平时成绩保障课程通过率,这不太利于学生对平时成绩或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重视。在这样的规章制度下,期末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教师监考严格度不足,使部分同学铤而走险利用智能手机团体作弊。在这样的心态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觉得只要考到60分即可,不以高分作为目标。
  三、课程教育及考核方法改进研究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大学中主要专业课均采用老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形式,部分专业课程中包含实验课。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因为老师讲得太快,或是课程内容乏味,容易出现开小差或玩手机等行为。当再继续听讲时,由于先前没有跟随老师的思路,导致听不懂课,便继续玩手机,形成恶性循环。面对上述问题,应注意利用课堂吸引学生兴趣,采用学生授课、老师点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检验对知识的自我吸收消化程度。当讲授新知识点时,应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再由老师讲解。总之,课堂教学过程要减少学生大面积玩手机的现象,将课程期末的考核压力向平时转移,增强师生之间互动。
  (二)考核形式多样化
  若仅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学生最终得分,考核形式单一且占比较大,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程[4]。可适当减少期末考试的占比,或丰富期末考核的形式,做到课程考核多样化,例如结课論文、小组报告、专业设计等。结课论文考查学生的书面能力,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又能增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部分学校老师只看学生是否提交论文,而不对内容进行阅读、点评和打分,因此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的方法抄袭论文提交,这样的考核方法形同虚设。论文考核应增加学生汇报和老师点评环节,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小组报告和课程设计均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多人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考验了学生的合作、创新和交流能力。
  期末考试卷题型基本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以期末考试作为考核标准的课程,适当减少概念性、理论计算题,增加手动操作题、设计类题目和实验考核等[5]。仅通过书面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6],应增加实验设计类考核项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另外,高校期末成绩应包含过程化作业成绩,即平时学生完成课下作业情况,例如论文、报告、课后作业等,将过程化作业成绩包含于平时成绩之中,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平时成绩的获取,端正课程学习的态度。
  四、总结
  对于学生上课听讲率不高,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少,应当改善教师授课模式,布置课后作业,吸引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准确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期末考核方法应多元化,为学生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今后的学习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浩军,卢娜.以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74-75.
  [2]姚瑾如,袁翔.模块化教学背景下民航运输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0,25(01):41-43.
  [3]滕跃.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23):19-20.
  [4]杨玉军,杨夷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1):44-46.
  [5]谷婷.课程考核引入非标准答案试题的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19,35(12):41-42.
  [6]邬峰,汪莹,李珍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121+120.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urse Assessment for New Era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SHEN Jiu-bing, XU Jin-jin, FENG Hui-mi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lectures is decreasing in universities.few autonomous learning. As a result, the final exam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smart phones, the reduction of teaching hours and single form of assessment. Moreover,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measures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guiding students to invest time in learning after class and perfecting normal score evaluation  method. It aims to provide train of thought for how to improve university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classroom; assessment method; 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0-02-09
  作者簡介:沈九兵(1987-),男(汉族),江苏人,博士,讲师,建环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学及制冷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5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