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强化传统上机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为主题,探索了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方法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五个系统设计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总结归纳了这项探索性工作的亮点和未来该方法的改进与扩展应用。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方法对高校微观经济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改革;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229-03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各个高校经济学专业重要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是经济学人才培养关键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石[1]。由于微观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这一核心概念基础之上的课程,其内容涉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等诸多复杂的“理论元素”,加之数学公式繁多,推导复杂,学生常常难以想象或理解一个真实的市场是如何演化和均衡的。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为主,知识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不利用学生直观地感受微观经济学的“奇妙之处”和“逻辑魅力”。在我国经济快速转型的新时期,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学术前沿,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经济学思维,并指导其认知经济现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2]。因此,微观经济学原有的以“上机实验”为主的实践类教学内容应该及时改革,以强化学生体验和认知经济现象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并反哺实践应用。基于情境模拟的教学实践方法为开发和探索微观经济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系和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情境模拟的教学实践方法能够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分融入一个接近真实的“市场”情境中,从市场交易模拟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实际的市场演化与理论形成的关联与区别。同时,这样的实践方法应用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质疑”与新知识的“发现”,体会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提升经济学思维和知识的柔性应用能力[3]。
  二、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特征与优势
  (一)传统实验课程的局限性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上机模拟来分析经济问题或经济现象,其手段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收集相关数据并检验微观经济学的几个主要核心问题,包括消费与支出、恩格尔系数、价格与产量等。其过程依赖于计算机软件分析,更偏向于初级计量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脱离了利用微观经济学教学去强化经济学思维初步建立的根本目的。尽管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对经济问题的数据分析与关系检验能力,但是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A与B变量的关系上,对于A与B之间的经济学思想的理解仍然处于“黑盒”状态。此外,传统的利用计算机模拟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大,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经济现象的本质内容及机理过程。同时,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存在同质化、分析结论缺乏深度,难以培养具有“洞察力”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二)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优势
  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从教学改革方式和内容上都打破了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课程教学的不足,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模拟的“市场情境”中,最接近真实地了解微观经济学中理论内容背后的实践应用场景。微观经济学中的情境模拟方式是指教学围绕着某一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主题,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体验场景”,让学生以“市场主体”的角色参与到预设的情境中,形成一个接近真实的微观市场。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数据为分析对象,从模拟过程中体会经济思想,从市场数据中分析理论知识要点背后逻辑的亲验式教学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实验课教学的不足,其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第一,情境“真实性”。情境模拟实践方式是借助课堂空间,更加真实地设置一个“小市场”,具备市场的基本元素,即卖方、买方及相互作用关系。第二,主动“参与性”。由学生扮演买方、卖方、市场管理员等角色,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市场元素的行为过程,主动参与市场交易,成为市场交易中的一分子。第三,交易“复杂性”。由于是情境化和参与化的模拟场景,因而参与者可以像在真实的自由市场中一样进行买卖交易,其过程更加真实和复杂,任何发生在真实市场中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涌现。这些优势性特征使得情境模拟法实践教学充满趣味性、可操作性、可普及性。
  三、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的应用过程
  在2019年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我们采用了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来替代传统的上机实验课方法。该方法建立在五个子系统运作之上,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局部情境模拟体系。此次探索性改革以“完全竞争市場均衡”为主题,设计了情境模拟的实践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一)场景系统设计
  根据主题及教学目标,选取“教室空间”为市场模拟场景,分为买方区域、卖方区域及市场管理区域三个场区。然后,构建一个“虚拟物品”,阐明其同质化属性,让学生初步了解交易标的物的特征,并建立一定的心理保留价格。制作黑色和红色两类数字卡片,黑色数字卡片为卖方的最低成本,红字数字为买方的最高价值。
  (二)主体系统设计
  课堂内同学分为买方和卖方两组,每组各7~10人。随机每人分发红黑数字卡,拿到黑色为卖方,红色则为买方。另选取3名同学作为市场管理人员,2人负责监督交易过程,1人负责公布每一次交易的价格。教师则作为规则讲解者和问题协调者,不参与情境模拟实践过程。
  (三)行为系统设计
  行为系统是建立在一定的交易准则基础上的,其设定了买卖双方在场景中的具体规则和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管理员宣布交易开始和结束时间,每轮交易不超过5分钟,共持续不少于10轮的交易频次。买方卖方主动询价达成交易,交易达成后需要到市场监督员处登记,并由市场监督员公布在黑板上。二是允许讨价还价,但不允许与他人交流,要对每人手中的数字卡进行保密。讨价还价以0.5的倍数报价。卖方报价不低于手中黑色数字卡,买方报价不高于手中红色数字卡。买卖双方实时注意黑板上公布的最新成交价格,作为交易决策的信息参考。   (四)信息系统设计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信息价值非常重要。为了及时对市场成交情况了解并做出理性选择,我们采用了表格来构建整个情境模拟实践的简易信息系统框架(表1)。
  (五)反馈系统设计
  反馈系统是对情境模拟过程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并从实践内容回归到理论分析的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研讨式教学特点[4]。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所有学生对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按照每轮价格变化绘制市场价格走势图;②分析市场走势图的特点,判断其均衡(或非均衡)的趋势;③预先设置扩展性思考问题,如交易策略、信息对称性、实验假定条件等;④根据引导性问题,学生独立撰写情境模拟的实验报告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写出体会认识。
  四、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方法的亮点与改进
  (一)涌现的亮点
  在首次课堂情境模拟后,教师通过在旁边观察和记录,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学生在交易过程中注重营销问题,与微观经济学后续章节的广告策略内容具有很大联系,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后续知识。第二,学生表现出多样性的讨价还价能力。随着交易的结束,许多学生从产品稀缺性角度表现出很高的议价能力,这不仅丰富了他们对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复杂因素的多样性理解,也对微观经济学后续章节的“双边市场”议价问题进行了较好的情境模拟铺垫。第三,学生模拟小商贩的吆喝式交易,从情绪上更贴近真实的市场交易,使得市场均衡演化过程中诱发一定的非均衡状态,有利于学生理解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真实的市场非均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未来的改进策略
  通过初步的情境模拟教学的尝试性探索,未来可以更好地对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若干主题内容的情境模拟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1.场景逼近式改进。尽管情境模拟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在教学课堂空间中完成,但是在交易成本、交易价格及货币符号方面是采用更真实的“物品”替代,如采用真实货币进行交易达成;采用真实小货物作为交易标的物;尝试采用多个同质化真实标的物进行交易,公布多个物品价格,寻找市场均衡机制的形成等。
  2.需求和供给数量的限定。在此次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没有限定需求和供给数量,默认为可以一次进行较少数的需求量。假定某人需求量极大,则此轮交易后价格波动较明显,买卖双方利润总和可能相差过大出现奇异值。
  3.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如果能够开发基于终端设备(如手机)参与的市场情境模拟,则大大改善了黑板公布数据的滞后性,对交易决策和价格达成等更能够在课堂时间内快速出现均衡价格信息,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知识整合吸收的效率提升[5]。
  4.扩展情境模拟方法的运用范围。在此次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的课时时间,并就厂商定价、寡头博弈、销售与广告等主题内容创新场景系统、设计合理的行为系统和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这些关键知识点上的情境模拟体会与理论知识学习[6]。
  总体来说,基于情境模拟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替代传统的上机实验课程,形成以“情境体验+行为参与+理论反馈”为逻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轻松有趣的场景中,从实践到理论思考形成了知识闭环,使得被动式授课变为主动式学习,并可能帮助学生创造新知识。这一方法的应用强化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改革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燕,吴清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45.
  [2]王晨曦.《微观经济学》教学与经济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48-149.
  [3]潘俊.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J].广西教育,2013,(03):156-157.
  [4]曹建云.研讨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55-156.
  [5]陈容.微观经济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159-160.
  [6]杜婕.情景实验教学在高职《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03):48-50.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economics
  —The Application of Contextual Imitation-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SHEN Hao, LI Hua-qing, DAI Xiao-y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mputer-bas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 choose the topic of completed competitiv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target of Microeconomics as an exploration effort to test the contextual imitation-based practical method (CIPM). This paper designs five sub-systems to construct the CIPM, and discusses the highlights of this explorati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future improvement and extension into other topics across microeconomics courses. This CIPM w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f microeconomics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ntextual imitation; teaching reform; Microeconomics
  收稿日期:2019-10-21
  作者簡介:沈灏(1982-),男,陕西宝鸡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微观经济行为、公司战略;李华清(1974-),女,陕西西安人,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戴小勇(1987-),男,湖南武冈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6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