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重点阶段,伴随新课标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体育学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也被更多人熟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经验,分析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探讨高中体育创新应用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创新模式
  我国自2012年颁布“教改”及“素质教育”决定后,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放在重要地位,于是越来越重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尽管很多教育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体育创新模式,力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但效果不佳。
  一、高中体育模块化教学简述
  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体育课堂上已成为一种教学程序,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新课改、新课标等持续要求下更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思想,需要教师经过课程设计、实施环节来落实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效果,目前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已相对稳固,在制定的任务下基本能完成,达成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常用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解决某个复杂问题,通过上下串联顺序的方式将学习系统分为若干模块,一一攻破各模块存在的问题[1]。此外,不同模块之间还有特定的子功能,执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特殊方法将这些功能串接形成整体,最终促进系统化要求的达成。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课程教学模块设置较为单一
  伴随着新课标的推动与应用,当前模块教学已经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广泛实施,诸多教育者在实践探索中促其发展,比如结合高中生的体育学习现状及个体学习兴趣单独创设“专项课”或“兴趣班”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的体育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但实践中发现,还是有很多学校体育教学开设的专项课多为简化单一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篮球、跑步等等,很少涉及团体性的运动,即便开设专项课,教师授课方法的选择也多以占比较大的自由性活动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与当前高中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相背离。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质在于传统体育教学观“根本性”影响,必须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缺乏正确的体育课程教育观念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的影响,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比如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一种教学观,认为高中生文化科目的学习课程多,学业压力大,与文化科目相比,体育属于放松性的缓解压力的活动方式,并不应设置指标性的目标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样的观念会加深教师乃至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设置的错误理解,逐渐忽略体育学习培养学生健康良好习惯和终身运动意识的作用,于是消极对待体育学习,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以及健康运动的主动性[2]。
  (三)新课标的要求未能深入人心
  新课标广泛推行与实施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用模块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论是课前活动、课中练习或课后训练,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确保设置的教学内容和开展的活动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相符。但目前就我国高中学校的体育模块教学现状而言,还是存在很多打着“专项课”或“兴趣班”旗帜却在实施过程中依旧以课程设置时间、场地应用时间为主而开展的体育教学,没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很多选入的课程和穿插的环节内容也未经过学生自主选择,直接进行设置并规定要求,这样会大大磨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也难以真正发挥模块教学的价值。
  三、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体育创新模式探究
  (一)遵循对象差异化合理改善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块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不同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包含有性别差异、体育兴趣差异、体育能力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等,这应成为当前高中教师改善体育课程教学模块的重要参考点。新课标逐渐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进一步明确新课标对体育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与学要求,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经验结合,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功能与优势,紧密结合当代高中生的体育学习现状,特别是深入分析体育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不感兴趣的原因、体力较差的原因、男女生体育运动个体差异性以及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前提下的差异表现,在此基础上合理改善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块,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块加以补充,结合分析的高中生厌学原因,使其满足教学需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反馈意见,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与之兴趣相符,与之需求相适应的模块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学习氛围[3]。
  比如当前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女生不热爱运动的问题,表现为在体育固定的自由活动时间上选择坐在一边或是宅在教室,尽管对于女生群体开展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教师还应通过合理改善体育模块的构成内容,尤其尊重女生提出的建议,不断加以完善,如删减一些强度较大的活动,增加一些强调柔韧性和美感的运动,比如健美操、啦啦操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女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这些学习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信息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课堂上,而以课外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教师受到教学观念、自身技术以及条件限制的影响,体育模块教学无法真正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借助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进而激发潜力,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际上,伴随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全面覆盖,在体育教学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符合高中生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需要结合多媒体的功能,发挥技术优势,挖掘学生潜力,激发体育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与发展。
  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运球的练习毫无兴趣,自然难以感受到突破、快攻带来的冲击。借由近两个月人们关注的“科比”话题,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科比在NBA的事迹,并通过81分、三节62分以及各种绝杀视频让学生观看,探讨科比日常训练的技术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由此开展运球、上篮等基本功的练习。有目标地学习与训练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度,还能在其他话题的参与中逐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潜移默化地形成“曼巴精神”,强化对体育的认知深度。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模块教学应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指导要求的实现来达成,教师选择具体的模块开展教学时,除了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外,还要结合实际的训练内容和单元目标,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综合各项特点与差异,选择模块教学框架下最佳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教学效果。
  比如在100m跑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导入为主的方法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探讨各种大赛下100m決赛跑的规则,引入如所学物理知识等分析过程中影响运动员跑步速度的因素,分组探究并进行回答,将学生的思考点进行转变,也避免单一形式教学的枯燥感。在学生提出物理波传导的相关问题后,教师以物理结合体育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我跑步练习,实践证实速度、步长和步频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还能在认识研究过程中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感与体验感,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立鹏.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究[J].高考,2017,1(22):207.
  [2]周飞,周迎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中体育教学——田径必修模块的教学设计与目标管理[J].第一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2018,2(3):59-61.
  [3]李凯.高中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部曲”[J].中国校外教育,2013,4(1):6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7224.htm